慵懒的午后,无意中打开这部电影,本是抱着了解湾湾股市的初衷,看到中途却发现暗藏许多宝藏。近些年的台湾电影(诸如大佛、阳光普照、孤味)诠释了把电影拍好,自然能够收获喜欢它的观众青睐,同时收获口碑;好的电影不需要去猜市场的喜好,不需要刻意去迎合某一类观众;因为在迎合讨好的过程中,会让故事和表达失真,得到的结果并不尽人意。大家各有自己的观影视角,我聊聊我从影片中看到的:

1.被时代裹挟的普罗大众

片头字幕介绍:指数在两年时间内上涨了6倍。有参与股市的人能够想象这将多疯狂,股市上涨的资金自然会溢出到其他领域,引起价格上涨,包括房子、一般消费品,甚至是牛肉面。换而言之,万物都在涨价,实则是货币在贬值,这对没有投资保值手段的普罗大众是相当不友好的,正如男主的父亲,唯一的手段就是再存三年的钱。

于是,楼下卖脚踏车的老板会劝诫你买房子,上小学的儿子会建议你去买股票。大众无法看清楚背后上涨的逻辑,能做的便是被上涨裹挟着加入。导演拍出了普通人因物价上涨被裹挟上车的境况,拍得相当真实,他没有说教也没有去解释背后的原因,只是演绎了普通人的反应和应对方法。20-21年的房价上涨,日本90年代的金融泡沫,何尝不是如此。

股市常讲:卖在人声鼎沸时,买在无人问津处。真实的大多数却与此相反,并非是愚昧无知,只是被时代裹挟、被某些意志推着向前走。牛肉面老板为了退休适闲和买房梦参与了庞氏骗局(导演也并未暗示它是庞氏骗局,它包装得跟一切正常的投资一样,直到骗局败露后才得知),从希望转向绝望自杀。好在导演没有大肆渲染、没有过多针砭时弊,拍得很克制,只是将所见所闻真实地呈现,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

2.强者视角与不平等

股市中的强势方会称弱者为“韭菜”,片中的老狐狸也通过玻璃门、闭路电视俯瞰自己的员工。背后表达的是信息不对称,正如老狐狸所说的“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通过这种不平等强化自己的强势。

同样,他通过制造不平等(豪车接他放学,告诉他同学母亲私下的工作)让男主向往不平等带来的权威,并告诫小男孩要跟比自己强的人混在一起,才会更强,通过慕强心理培养下一个“老狐狸”。

在强者制定的规则下,导演将老狐狸拍摄成全知全能的神一般的形象。但剧情走向并非如此,强者也有无法打破的平等,例如情感,男主所收到的父母之爱不比别人的少(相信大部分的父亲都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学号,但他的父亲可以);反观老狐狸,为巩固强者地位,多生的不信任和孤独,以及身边人悉数与他远去。

3.男孩的成长

起初男孩的梦想是买间房子开理发店,“去世的妈妈”是理发师,会在他放学后热好包子在锅中。开始时离梦想很近:只要再存三年的钱。他可以把三年拆成天,数着过日子;得知叔叔赞助后,买房梦想近在咫尺;再到漂亮姐姐告知房子涨价了,又要继续存三年,这时小男孩已经按捺不住,没法像开始时一般数着日子等待,他开始迫不及待,开始央求老狐狸卖他爸爸房子,与此同时,他的执念变为“卖我爸爸房子”而不再是给妈妈开理发店;再到执意买凶宅。这条线索拍得很真实,很符合儿童的思维,它无法理解成年人的世故,起初的梦想也渐渐变为执念——像极了现在网上的段子,小时候因为电脑卡玩不好游戏,年过三十配了很好的电脑却只剩茫然。

另一条成长线是男孩见证了老狐狸的强势,开始质疑自己父亲的行为(包括劝诫他炒股、质疑关瓦斯的行为),希望自己变得跟老狐狸一样,通过“干我屁事”关闭同情;开始反击欺负他的同学;开始向老狐狸炫耀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一炫耀之举却导致漂亮姐姐被打并遭解雇,此时的他并未开启“干我屁事”关闭同情,也同样没有承认自己的泄密行为,但即刻被凶宅吸引去了注意力,开始撮合父亲向老狐狸购买凶宅(不得不说这一事件使男孩更为饱满了,小孩子能分辨是非却不一定有勇气担责,更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注意)。而在此时,小男孩再见老狐狸,面对对父亲的质疑和批判,他已能开始反击,并能表示“我不是你”。拾荒者被碎片扎伤、父亲将尖锐物包裹起来,两位“弱者”的惺惺相惜在此刻得到呼应。到最后,长背包同学的母亲对男孩善意的答谢,男孩也与父亲在公园中和解。

4.老狐狸

观影时,会对老狐狸为何对小男孩心存好感,抱着解密的心态看下去。到后面知晓老狐狸是通过善待小男孩疗愈自己的童年、也想培养一位接班人因其亲生儿子疏远他并且已去世,也因男孩的出生和母亲的去世重合而结识了男孩。

老狐狸也因漂亮姐姐的生日跟自己儿子相同,将其认为干女儿,把跑车给她使用,播到一只鸟仔哮啾啾时跟她聊曾经穷困落魄的日子。但毕竟是干的,得知她的背叛(是否真实背叛并不重要)后与其决裂。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也疗愈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得知父亲将凶宅转让后发烂渣大喊“我讨厌你”,骑着单车没有目的地暴走。小时候的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起因都已无法记清楚,或许是承诺未被兑现,或许是被冤枉而委屈,又或许是私人的秘密被侵犯。通过电影像安抚小男孩一样去安抚内心受伤的童年,虽然世界冰冷也尽量像片中父亲一样给予孩子自己所能给予的全部温暖。

片中几处小男孩玩魔方的画面,儿童的世界觉得自己几十秒复原魔方很了不起,渐渐长大才知道这种事情who care。

有些评论提到老狐狸和小男孩的对话不真实,又或许不认可老狐狸的生存法则。但毕竟是一部电影,有些设定就像我们接受哈利波特可以骑着扫帚飞一样,而角色对话后的反应和表现是真实的,传递的情绪是真实。

5.廖泰来

未翻演职员表之前,根本联系不到他还演过《阳光普照》中阴鸷的菜头。在影片中他贡献了一位温暖阳光的父亲,通过言传身教给予男孩全部的爱。廖泰来年轻的时候会数着与初恋重逢的日子,这一点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了小男孩。这类父亲的形象跟内地影片中沉默的/消失的/威严的父亲不同。其实父亲的形象本就多元化,只是被一些影片刻板化和脸谱化了,但毕竟父亲也不是这类影片的受众,who care。

抛开父亲的形象,不得不说长得帅又会吹萨克斯的男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他可以在圣诞节收获不同异性大包小包的礼物。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收获漂亮姐姐的示好,并自我欺骗是“小廖喜欢吃蛋黄酥,是漂亮姐姐特地买给小廖的”,但会被小廖及时且无情地戳破“明明是你喜欢吃蛋黄酥”;他的初恋会到他工作的餐馆点一桌子的菜(影片也用这桌菜揭示了贫富消费的差距:一桌子茶点1350元,上她一次只要300块,凶宅与市场价差了200万),只是为了见见他,毕竟也是她的自由;他会拿着初恋没吃的包子施舍门口的乞丐,转头送别激吻安抚被家暴的初恋,他也是单身谁又管得着呢;他还能收获豆瓣评论区“想当他老婆”的期待。

影片对他着墨不多,他喜欢吹萨克斯风,喜欢听黑胶(因为唱盘是初恋送的),他温柔地善待周围人,同样也收获了周围女性的善意。给了很多桥段关于他和初恋,并未给予亡妻多少的戏份,反而亡妻更多存在于小男孩和老狐狸的视角,不太清楚导演想表达什么。

以上,是我观影中受启发的一些观点,仅看了一遍跟原片有所出入也请看官见谅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