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狗。母猪。拳师。亚洲马桶。

这不是P站。

而是电影《芭比》的评论区。

在这些奇葩男性的破防瞬间,有股恶意让我胆寒。的确,当《芭比》的宣传海报明晃晃打出:

”芭比无所不能 他仅仅是肯“ 时,

本片注定饱受争议。

...

有人支持 就有人反对。

这本是正常的言论空间。

因此,可以有人站在刺眼的阳光里,肆无忌惮的抨击芭比。然而,阴影的背后模糊的面孔,却只会是他们自己。

因为《芭比》绝非在搞性别对立而是用女性主义讲述了现实问题。

趁着这波粉红浪潮还未消散,今天我想聊聊《芭比》。

它真的是一部抨击男性的电影吗?

《芭比》的排片量不大,预防有朋友没看过,我先做个简要的剧情描述:

故事说简单也复杂。

在芭比乐园,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重复着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早起伸个懒腰,抹平睡裙消失的褶皱,拧开缺水的淋浴头,倒一杯透明的牛奶。

直到有一天。

罗比 , 一个经典款芭比。

突然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这一刻,她不在是一个玩偶。

因为,死亡是属于人类的命题。

这个念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扁平足、橘皮组织通通找上了她。为了重回完美,她必须前往现实世界开启大冒险。

自此,电影构建了两个镜像世界:

芭比乐园和现实世界。

在这复刻般的翻转中,芭比或是肯,一体两位,互为对照。

换句话说:

芭比和肯其实是同一个讨论对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性。

...

简单来说:女性是一种处境而非只是一种性别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

对应到电影中。

肯是男人,其实就是芭比乐园的第二性。而在现实里,第二性是女。

①芭比乐园的肯

...

我们可以发现。在芭比乐园,芭比是权力的持有者,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芭比是总统、是医生、 是法官 、是诺奖得主。在日落大道的国会山,是四位芭比的巨石头像。

她们凝视着这个童话般的女儿国。

然而,肯,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一个有趣的互文是,41岁的高司令因为扮演肯被全网嘲笑油腻进而面对质疑时,他这样回答:

“说实话,现在嫌弃我油腻。我敢保证,他们才没有在乎过肯。”

...

没人在乎肯,他只是芭比可有可无的男友,是芭比乐园的第二性。

②现实世界的芭比

...

回到父权制主导的现实世界,冒险还未开始,二人就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里,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马路上,行色匆匆的白领是男人;公司里,挥斥方遒的高管是男人;路过医院,医生是男人,而护士是女人。

男人主导整个世界。即使他依旧被社会拒绝,但是建立一个父权制主导的”肯乐园“,这个念头已经扎根心底。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芭比,则在色情的审视里感到难堪。

...

这个世界男人凝视她,女人讨厌她。

明明是作为激励女性的精神象征,却被当作是谄媚男性的恶臭糟粕。

还记得芭比去学校时那个嘴毒的小丫头是怎么说的吗:

你的出现让女权运动倒退50年。

从权力的主导者到社会的边缘人,芭比是现实世界的第二性。

这一刻,影片以极端的情节设置。使得芭比,在现实世界成为肯;而肯,则在现实世界理解芭比。

前者,是芭比乐园绝对的母权。

后者 ,是现实世界隐藏的父权。

他们共担生命体验,他们都是畸形体制下的第二性。

由第二性的生存处境追本溯源,其罪魁祸首就是——父权制。

很多人对《芭比》的误解,就在于认为她打女拳、搞对立,真是这样吗?

在做出解读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男权制 父权制。

男权制:母亲需服从于儿子,因为女人必须服从于男人,性别矛盾是讨论核心。

父权制:儿子需服从于父母,因为晚辈必须服从与长辈,权力压迫是讨论核心。

男权对应女权,父权意味着绝对权力。

父权制在伤害女性的同时,也在限制男性。当用“男权”来代替“父权”时,这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性别对另一个性别的控诉。而本片的核心,在于对父权的戏谑讽刺,而非对男性的打压抨击。

如果说,这也算女拳的话,未免也太过于柔软温和。

真正的女拳恐怕是这样的:

一女嫁人 全家作驴。

中国男人丑胖搓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引用自微博,非本文作者观点)

芭比是女, 肯是男人。

男人或是女人 ,然而他们首先都是人,之后才有了性别之分。

如同前面所讲,《芭比》并未讨论刻意的性别话题,导演真正关照的是人、是第二性、是芭比和肯。

是站在朴素诚恳的女性主义视角,以人本主义的精神对古板的父权制度发起挑战。

还记得电影的开篇吗?

...

当史上第一款泳装芭比石破天惊的出现在大峡谷时,小女孩怔住了。

她惊异与眼前这个性感的女人,在芭比之前,女孩们的玩偶娃娃都是婴儿模样。

她们模范着母亲的模样,照顾比自己更小的玩偶,在游戏中强化贤妻良母的规训。

而芭比的出现,无异是一次觉醒。

小女孩将玩偶婴儿抛向天空,随后落下来的是《芭比》的片名。

这个致敬《太空漫游2001》的片段,是影史最著名的开场之一。

...

同为猩猩,人猿触摸到了黑石,黑石开启了人猿的心智,于是一根骨头被抛向天空,当再次下坠时,已变成一艘飞船。

学会使用和改造工具,这就是人类进化的伊始。

当一只玩偶被抛向天空,《芭比》的片头正式落下时,贤妻良母的规训变为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这就是意识觉醒的开端。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

在芭比乐园的闺蜜派对上,肯祈求芭比,他希望留在梦想豪宅过夜。

芭比反问:留下做什么呢?肯沉默了。

他认为应该留下,但也不清楚留下做什么。玩具制造商给予了他男性的身份,但未塑造男性的体征。然而。这又恰恰证明了肯认同自己的男性身份。

当芭比们夺回芭比乐园的控制权后,芭比迷茫了。

事实上,当她开始思考死亡的那一刻。芭比乐园,这个虚假的完美世界,便不再是她的归属地。

依照怪人芭比的吐槽,芭比陷入了存在主义危机。

...

直到影片的结尾,芭比穿着那双肯的拖鞋。走进医院大声的说出:“我来见我的妇科医生”时,她成为了真正的女人。

并非是被成为女人,而是选择成为女人。

她在这一刻完成了意识的觉醒。

事实上。

全世界大多数文化都形成了父权制。

在父权制下,女性/第二性的身体和精神并不属于自己。

举个例子,在封建时代,社会赋予女人的命运是婚姻。

她们应当生儿育女——做个好母亲;

她们应当贤淑隐忍——做个好妻子;

她们应当孝顺公婆——做个好儿媳。

母亲、妻子 、儿媳 ,唯独不是她自己。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是这类父权制规训最深刻的反击。

她首先作为自己,之后才成为其他。

有人说,芭比是粉色浪潮。在我看来,不完全正确。

不论有没有走进影院,或者只是刷到过《芭比》的预告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粉色。

剧照是粉字蓝底。

...

以及芭比和肯最重要的觉醒时刻——

芭比之母授予芭比女性真身的纯白空间里,背景的色彩安排都是——

大朵大朵的粉和着大片大片的蓝。

...
淘宝搜索:男童玩具
...

而象征着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敬的蓝色,则是女性的代表色。

在《唐顿庄园》或是《烧女》的服饰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一点。

...

有人说,《芭比》在抨击男性,我看这才是真正想挑起性别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