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8/7.9
由于预期偏高,着实有些失望,只能算还不错的纪录片而已。相比豆瓣9.5的高分,还是友邻的8.4更靠谱些。
影片和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没有想象中的恢弘和沉重,而是相对轻松诙谐的表达,流水账的叙事手法和碎片化的视听语言,场内不时有笑声。
初次了解这位伟大的女士,对她尊敬和赞赏,但论传奇性与人格魅力和薇伊等人还有差距。至于能被今日国民爱戴,除了女性身份外,大致是社会成功人士的头衔和其犀利诙谐的性格特点所致吧。作为女权主义者,没有想象中教主或斗士的形象,和戴锦华相似的理智和精明-甚至冷血,但又亲切平易,没有霸气侧露。不过我认为选材不够全面深入,对其了解也十分有限。可以增加一些个人自述或负面评价。
不过,依旧要发问-少数的社会精英、女强人可以代表广大的女性大众吗?这样事业上成功的个例除了贵人相助还有美国国情下的机会。当然,女性的自觉和才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她们的社会地位、人设和宣扬的口号掩饰了什么?经过祛魅再认识,我想女性主义者无非是面对现实问题的理想主义者而已。
因此,部分女性成为异见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女权主义者一辈子抗争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就清晰一些了,男性怎么能不感到被威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就本片的夫妇而言,这样的理智且内敛的女人,是否必须要一个积极外向而且能主持内务的丈夫支撑,这是否还停留在原先的性别二元结构中?只是反面的特例而已。
法律方面,澄清道德和法律根深蒂固的偏见自然是必要且正确的。然而,所谓权利,不过是欲望、需求同现实的鸿沟罢了,是否值得用一生追求这个“渺茫”的概念?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9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2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6 B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7 B
ps.来晚了半个多小时!
25.6.29小西天
RBG和女性主义小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