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8/7.9
由于预期偏高,着实有些失望,只能算还不错的纪录片而已。相比豆瓣9.5的高分,还是友邻的8.4更靠谱些。
影片和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没有想象中的恢弘和沉重,而是相对轻松诙谐的表达,流水账的叙事手法和碎片化的视听语言,场内不时有笑声。
初次了解这位伟大的女士,对她尊敬和赞赏,但论传奇性与人格魅力和薇伊等人还有差距。至于能被今日国民爱戴,除了女性身份外,大致是社会成功人士的头衔和其犀利诙谐的性格特点所致吧。作为女权主义者,没有想象中教主或斗士的形象,和戴锦华相似的理智和精明-甚至冷血,但又亲切平易,没有霸气侧露。不过我认为选材不够全面深入,对其了解也十分有限。可以增加一些个人自述或负面评价。
不过,依旧要发问-少数的社会精英、女强人可以代表广大的女性大众吗?这样事业上成功的个例除了贵人相助还有美国国情下的机会。当然,女性的自觉和才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她们的社会地位、人设和宣扬的口号掩饰了什么?经过祛魅再认识,我想女性主义者无非是面对现实问题的理想主义者而已。
因此,部分女性成为异见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女权主义者一辈子抗争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就清晰一些了,男性怎么能不感到被威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就本片的夫妇而言,这样的理智且内敛的女人,是否必须要一个积极外向而且能主持内务的丈夫支撑,这是否还停留在原先的性别二元结构中?只是反面的特例而已。
法律方面,澄清道德和法律根深蒂固的偏见自然是必要且正确的。然而,所谓权利,不过是欲望、需求同现实的鸿沟罢了,是否值得用一生追求这个“渺茫”的概念?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9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2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6 B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7 B
ps.来晚了半个多小时!
25.6.29小西天
RBG和女性主义小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前言:说来坂本龙一,耳熟能详却从未了解过其人。在他辞世后两年,那股崇拜和悼念的风浪渐退,我找来四部影片观看。其中两部是他的音乐会现场-《异步》、《杰作》,另外两部是纪录片《最后的日子》、《终曲》,在此整合。1️⃣坂本龙一:杰作B7. ...
札记
B7.4继续戈达尔,就要创新就要叛逆!叙事方面,大体和《随心所欲》一样是分幕的。而又以段落织就如波浪般起伏、碎片化的,一幕幕交迭。依旧是散文电影,风格已经融入了内容,虽不乏有负片等实验(戈达尔何时不在创新呢?),但风格已经趋于成熟了 ...
第一部蔡明亮
B+8.1第一部蔡明亮,也是其处女作。没想象得那么神和邪乎,算是守正出奇的作品。叙事风格是散文化的,注重神韵和气氛,情节基本是一些小事的积累。风格并不前卫也不算惊艳-因为缺乏叙事的铺垫,冲击力并不猛烈。反倒是视听上严密精准的匠师把持 ...
观感札记
B+8.2从憔悴的面容开始,令人不忍。最后三年的历程,平静而悲戚,透过日记和相片记录下辉煌人生淡出的过程。我有些好奇。当一位如此庄重和从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决时是什么反应。一位业已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的成功艺术家,在面临要丧失一切的情况 ...
100年的邂逅-《淘金记》大银幕重温/贾樟柯映后
B+8.1前言絮叨:年初曾初看,今天恰逢活动场再看,看前略读了巴赞的文章。正值影片100周年纪念、电影130周年,重温百年前的迷影梦。卓别林-夏尔洛是永远鲜活的银幕形象,百看不厌的神话。中途小困,几次打盹。台下笑声迭起。ps.修复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