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教大家如何提问,提问如何更幸福,而不是如何幸福。五个基本前提:
1 搭桥,在专业和实践之间,在象牙塔和社会之间搭桥
2 改变是可能的
3 幸福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感官感知世界
4 人性应该得到尊重
5 幸福是且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个道德要求。

1 搭桥,在专业和实践之间,在象牙塔和社会之间搭桥
学术界和社会,大学和社会,应相互交融螺旋上升。世界需要的是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反思QAQ)。需要将结果付诸于实践,而不是通俗的美好理想,例如:
皮革利翁效益 ,自我效能感。
赞扬别人能提高自我尊水平,但混沌不分的赞扬不行????
冥想可以改变大脑????,产生积极情绪,更能面对困境。
每周运动三十分钟????,可以跟药物媲美。
构建一个极其普通的,但必须得双方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能够使双方矛盾化解。
2 改变是可能的
明尼苏达双胞胎实验,评估遗传基因影响有多重要。结果就是,孪生的人相似得让人诧异。生物决定论,似乎结果表明我们后天无法控制改变。
PTG,创伤后成长,并非所有人的幸福水平都是天生的,人是在改变的。
观察平均 和 解读个体,是完全不同的。
马斯洛的生长锥统计学,不是抽样平均看普通水平(这样人的潜能就被低估了),而是研究top5%人的幸福(激进又富于潜力)。这不是“精英论”,因为它并不是要摒弃大众,且在研究最优秀的人时,所有人包括大众都能受益。实例:心理学家研究西藏僧人发现冥想改变了他们的大脑——这是普通人也能受益的研究理论。
1930s,剑桥-萨默维尔青年研究:理想主义、善意和资金的支援都并非良药。
但有的方式成功了:卡伦·莱维厅与马丁·塞利格曼的适应力研究、玛瓦·柯林斯的干预方式。玛瓦·柯林斯不赞成不劳而获,不认为学生需要支援帮助,而剑桥-萨默维尔青年研究认为学生需要外界支援帮助。
3 幸福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感官感知世界
阻碍我们改变现实的,是我们低估了自己能够带来的变化。
社交网络的影响是指数爆炸增长的,意味着我们给别人来带的积极变化也是,要将爱传递出去呀!
中彩票、获得终身教授等等这些事情,当事人在当时觉得自己会“一直快乐/悲伤下去”——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段时间后当事人的幸福感都会回到之前日常的水平。“除去一些极端例外条件,外部环境对幸福感影响很小”。
4 人性应该得到尊重
人性约束观,人类天性、本能、缺陷无法改变,只能通过政治制度去引导,将人性负面引向正途,而不是去改变人性负面。(本课程的老师自认是人性约束观支持者)。
非人性约束观,人可以改变、进步和完善,政治制度是帮助人们提升自我增进文明的。
托马斯索维尔,给自己做一个凡人的权利。婴儿开心与否都写在脸上,可以说翻脸就翻脸这是天生的,随着成长我们变得爱面子,于是不再给自己作为凡人的权利,并为此付出了我们的精力、创造、幸福和最终成就。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纳、可以完全做自己的空间,比如写日记或者跟密友在一起。
我们不去想什么,反而会想什么,去压抑什么,反而会增强——因为通过压抑和否认去遗忘,不是我们大脑心智的运作方式。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万有引力是自然定律一样,我们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尊重它,承认它。
有区别的接受,ABC模型,A ffect 情感,B behaviors行为, C cognitions认知。 思想可以认知重组,但情绪不行,情绪需要接纳和尊重。
尼布尔的祈祷文: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 这里的wisdom就是《积极心理学》中能学到的。
冥想,我想不需要记太多了,我自己的冥想体验和经历,我感受到清醒和宁静对我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说辞。安利一下Andy Puddicombe。
5 幸福是且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个道德要求。
为什么应当是终极追求?
Narrow and Constrain <-> Sad 死循环
Broaden and Build <-> positive emotion 上升螺旋
并非没有负面情绪,而是情绪调节和管理能力较强,能够快速进入B&B收获积极情绪,充满活力和精力去“解决而非逃避问题”。
为什么是道德问题?
“我配幸福嘛?这样一个多灾多难他人在受苦的世界我怎么能幸福?”
幸福是一个正和博弈,双方或至少一方利益增加,另一方利益不受损,因此整体社会利益增加。不必因为自己的幸福而有愧疚感,幸福不会因分享而减少,反而会间接的帮助他人。
人毕生目标是传递幸福。甘地。行动的巨人。

积极心理学 (2010)9.62010 / 美国 / 纪录片 / TalBen Shahar / TalBen Sha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