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分
电影铺垫了那么长的一段青春懵懂时光,却仅用了最后十分钟碾碎了所有的美好,阐述了中心思想。这十分钟意味深长,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男主敏感天真的性格,很容易受伤,老师为了不让他被人欺负,一直格外关注他照顾他,这使他很快融入到集体中,结识了很多朋友。老师与他既像忘年之交又像他的父亲,在人生道路上指引他走向自由,起码在结束前十分钟,电影给人的感觉都是这种爱意满满,心灵成长的状态,可人生就如同天气的反复无常,最后十分钟打破了所有的安静美好。

狗狗死掉,老师退休,西班牙内战开始,这一系列事件预示着转变的开端,当一方与另一方互为敌对方时,哪怕对方没有错误,在另一方眼中也是被恶魔化的存在,并会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让你无法辩解,自己队伍的人也会向着自己,不断攻击另一方,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互斥(对于懂得这个道理的成年人来说),也有人真的被洗脑,认为对方确实罪不可赦(这种一般是乌合之众里面降智群体,听风就是雨的被洗脑,影片男主就是典型)甚至真的试图要与对方划清界限,势不两立,完全与之前的交好关系形成割裂状态,不会去思考这件事背后隐藏的一面,而完全被当前形势带着跑(当代键盘侠的前身)忽略了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拿身边的事情举例子吧,一辆私家车被公交车撞到了,因为是大清早上班时间,明明是公交司机全责,公交司机却责怪私家车主没有给其让行,导致出了事故。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你会发现公交车上的乘客都纷纷开始指责私家车车主,无视这件事究竟孰对孰错,因为此时他们与司机是利益共同体,只有司机开车,他们才能上班不迟到,他们也是这件事的帮凶,就像电影男主一样,曾经作为独立人(如私家车司机),他是能区分对错的。当他进入到群体中(进入到某d中),他势必要为这个集体站队、说话 ,势必要服从集体意识,不能成为被孤立的人,也是因为有了集体意识(不管思想对错),他们好像更勇敢了(骂骂咧咧也更理直气壮了),因为背后是一群人在为他撑腰啊,所以他们集体石乐志。

电影里的这段台词我很喜欢:“人死后是没有地狱的,偏见和残酷才是。有时我们自己便是地狱。”这句话与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异曲同工,我们在交往中因为自己的观点而扭曲了对方思想,所产生的偏见,就会导致双方的冲突。冲突大概并不在于对方的所思所想,或许它们源自于你本人成长环境下隐藏的阴暗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