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花博士推荐的电影《下海》,起初因为故事距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而很难产生共鸣,并且因为角色经历太过灰暗而让我心生排斥,晚上,静静审视回味了一下这个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
电影讲的是一个来自东北贫困家庭的妻子,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善良、朴实、坚强但是同时又过于轻信和粗笨,为了家庭和孩子生活的更好,她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做保姆,不料薪资太低并不够她贴补家用,最终她选择成了一名卖淫女。
首先,如果从哲学上说,这个电影视角在探究考察“主观”与“客观”两种类型真理的区别,即: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和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之间的区别,问题在于“到底哪个更重要”?
电影《下海》中,女主人公心知肚明,站街这一选择,在旁人看来一定是错误的,是会让她的婚姻家庭支离破碎的,可实际上在她自己心中,她还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是这个选择很困难。
当她做了去站街的选择,她便需要更加坚定地为自认为的那个符合良心道德的、心安理得的目的去坚持。因为对自己和家庭的伤害已经造成,她希望赚的越多越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去弥补伤害。
她是矛盾的,在对和错的选择之间充满了强烈的感情挣扎。她自认为是理性的,做的选择也是折衷综合因素之后的考量。
起初,家人并不知道真实情况,丑陋的真相在她的隐瞒下顺利推动着美好生活的继续,老家的日子越过越殷实。不料想,中间生出枝节,从家乡去巴黎投靠她的妹妹发现并揭露了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家庭境遇和丈夫的愤怒不满,没有表现出对自己命运的同情怜悯。一个为了孩子和家庭与命运蛮横抗争的女人,完全忽略了个人感受和利益 —— 这也是底层女性在黑暗生活逼迫下被训练出来的“麻木”。
其实,女主人公为家庭和孩子牺牲奉献的本心和本性是符合道德的,在这一层面上理解,她做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不过仅仅凭借自己能理解的动机和能力范围行事而已,没有能力从中挣脱罢了。
只是可悲的是,这一过程也让一家人互相伤害。
最终她换来丈夫的原谅,许是缘于爱和多年感情,许是因孩子和维系生活所迫,丈夫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情感悄然发生着转变。
转而如果从女权主义角度上讲,这个电影同时也在考察一个问题:女性的力量,是否能不仅仅停留在相貌和身体上?
自古以来,女人被认为通过相貌和身体来吸引和控制男人,让男人依赖和沉迷,然而,女人又自始自终为男人和孩子生存。如果离开了男人和孩子,离开了金钱和才能,女人是不是还能够有能力为自己去思考?
今天,女性的力量无疑是可以在相貌身体之外的,因为受过平等教育,无论于家庭还是社会,女人都可以为更好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做更有益的事,而不仅仅具备性诱惑的力量。只是随着女性的平等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女性所需要应对的压力和矛盾也前所未有。
整个电影没有过度刻画女主人公在身体和情感上遭受的创伤,反而一群同样贫贱的底层女性们在异国他乡脆弱绝望的水深火热中互相温暖、苦中作乐、欢声笑语的情景多次出现,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