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含剧透,请放心食用。

《追龙2》的盗贼末路,让我们在大银幕上又过了一把枭雄瘾。

...

《无间道》里曾志伟饰演的琛哥一句:“杀人犯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道出作为偏门之人铤而走险的理由。

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还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只在龙至强一念之间。

诚然我们不能歌颂犯罪,但在已知命运中将走向末路,盗贼总会选择铤而走险,以及”修桥铺路无尸骸“,不如”杀人放火金腰带”。

香港电影的浪漫宿命论

香港电影,似乎特别偏爱命运已定的人物,全因为这种宿命论,为人物增加的一丝悲情与浪漫。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是极致浪漫的宿命论。

...

小马哥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了寻回尊严而赌上性命的从容燃烧,是太过于理想化的结局,放到现实中,可能仅仅是飞蛾扑火燃起的一丝火花。

韦家辉的《和平饭店》,是香港电影致敬西部片价值观的宿命论。

...

杀人者偿命,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最基本的体现,是混沌世界中一条善恶区分的线。

周润发饰演的杀手阿平,试图用“和平饭店”这个混沌乱世中的乌托邦,救赎自己杀人的恶,但仍然逃不出自己造的因果。

麦兆辉和庄文强的《无间道》,是黑白之间个人选择的宿命论

...

《无间道》的宿命论,是人物们在黑白之间的选择导致的宿命,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和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他们的宿命在他们最初的选择时已经注定。

黄秋生饰演的警察黄志诚,选择突破道德底线与曾志伟饰演的韩琛合谋,就注定了铸成大错,成就了韩琛这个他无法战胜的敌人。

游达志的《暗花》,是命运不由自己掌控的宿命论。

...

如果说《追龙2》中龙志强绑架富豪的胆大包天,是源自不信命运的狂傲自大。《英雄本色》和《和平饭店》的宿命论还有几分理想化的色彩。《无间道》中宿命的拐点上,还有一丝选择的空间。那么《暗花》中的宿命论,则是用残酷的现实命运,打破你对掌控命运的最后一丝希望。

梁朝伟饰演的警察阿深和刘青云饰演的杀手耀东,本质上都是如龙志强一样,都是认为命运在手天下我有的盗贼。

但在卷入黑帮“暗花”后(注”暗花“指的是黑帮发布的悬赏,杀掉指定目标者得赏),命运就已经不由自己掌控,正如片中的对白:“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 命运根本不在你手上,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随波逐流。

同是韦家辉的《一个字头的诞生》,是一场关于宿命论的互动实验。

...

如果说电影可不可以做成像电子游戏一样的互动体验,那么《一个字头的诞生》就非常超前的给你展示了这个可能性,是一场关于注定的宿命如果可以重来的互动实验。

刘青云饰演的阿狗,在三十多岁的档口,要干一场改变人生的大事,与一班乌合之众北上大陆,结果全军覆没。读档重来,过海去台湾,却混的风声水起。

影片极尽荒诞的把两个可能发生的结局,用类似电子游戏的读档方式,一起展示给你。对于将来可能有所发展的互动电影,《一个字头的诞生》提供了一个非常超前的范本。

悲观的宿命论,根植于香港电影的文化根源

聊完了香港电影钟爱的浪漫宿命论,那么这种近乎悲观的视角是由何诞生?又为何能创作如此多个性鲜明的电影?

...

中西文化碰撞产生思考

许冠杰《浪子心声》唱的好,“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中国人相信命运,有信命识运,凡事应势而为的智慧,更因为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信生死有命、善恶有报。

香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的,文艺创作者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也接受西方文化的融入,相信在命运面前,人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在这样的交汇下,更容易思考人在宿命中的挣扎,历史洪流与个体的关系本身就是一台好戏。

...

城市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悲观文化属性

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看似娱乐至上的香港电影,其实在文化根源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下,诞生对未来命运的悲观情绪,反而让电影作品在娱乐与悲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追龙2》首日票房破5千万,目前来看要达到《追龙》的票房成绩不在话下,非常推荐你进影院观看《追龙2》,梁家辉饰演的龙志强,一定能让你找到那个,在悲情宿命论下寻找浪漫的香港电影。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