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

漫威经营了11年的电影宇宙。

用一部3小时的《复联4》,画下了一个阶段性句号。

撇开内容,撇开情怀,单从票房来看。

这部电影也必将载入中国影史:

预售票房最快破亿后,又叠加了“首部预售超7亿”的大片光环;

未计零点场的首日票房超5亿后,它又成为内地影史票房最快破1亿美元的大片……

这部电影的成功,把漫威两个字,从曾经的小众口味,真正打造成了一块金漆招牌。

...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冲进电影院看它?

或者说。

我们在看《复仇者联盟》时,我们在看什么?

到底,复联在的那个世界,凭什么让我们着迷?

1

世界

别误会。

以超级英雄为依托,创造一个电影宇宙,漫威并不是第一家。

索尼版蜘蛛侠、福斯家X战警,早早就把“团队”和“英雄”这两个概念玩得够深够透。

所有后来者对超级英雄的诠释,都没能逃开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的不断重复升华。

...

而在刻画主人公的时候,顺便“创世”。

在《钢铁侠1》一飞冲天之前,也有这两个赚得盆满钵满的人气系列:

讲一群少年怎么打同一个人,从一年级打到七年级的《哈利·波特》,

和先是一个三部曲拍完儿子,接一个三部曲拍老爸的《星球大战》。

...

它俩的经典,不需赘述。

那漫威电影宇宙,跟他们相比,独创在哪?

在它的“彩蛋交叉导粉”思路。

- 斯塔克先生,成为了钢铁侠,你就变为了更广袤的宇宙的一部分。只不过,你还没认识到而已。

- 你是谁?

- 尼克·弗瑞,神盾局局长,我想跟你谈谈成立复仇者的事情。

...

...

这种思维方式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漫威脱离了从前超英系列片的桎梏:

不再仅仅满足于用一个或一群主角作为窗口,线性单向地推进时空,带你探索奇幻电影世界的一角。

而是把超级英雄们的故事,都立体地、交织着、穿插着,构建成一个更完整、丰富、饱满的世界。

在它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原来电影世界,还有这种规模的升阶玩法。

2

敌人

除此之外,难道我们哭着喊着追着,就是为了看英雄们怎么打败一步步升级、越来越强大的敌人,迎来注定的胜利?

是。

也不是。

你有没有想过:

同样是打怪,MCU家的超级英雄,跟以往所有的超级英雄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案在这——

MCU的超级英雄们,没有宿敌。

想想看其他家超级英雄 ,X教授有万磁王,超人有莱克斯·卢瑟,蝙蝠侠有小丑。

双方都是终生的较量,一部一部地纠缠不休。

...

这三位,也是美媒票选最受欢迎反派角色的常年TOP3

漫威电影宇宙呢?

想想看,是不是每个英雄都没有固定的对手。

或者说——

漫威更钟情的,是在每一部电影,仅仅安排那场戏的反派。

当然,反派越来越强。

但被干翻之后,这些反派就各回各家,有的洗白,有的火化。

比如《复仇者联盟》,每一部的敌人都不同:洛基、奥创、灭霸。

(这里肉叔没写错,你们往下看就知道了)

...

第一部里,地球的最大危机,是热爱恶作剧的洛基。

最初的这个敌人,看着就没那么牛,甚至连造型上都带着一股托尼忍不住调侃的可爱。

...

连介绍,都带着那么一点家庭风的温馨戏谑。

- 洛基的确蛮不讲理,但他是阿斯加德人,而且我们是兄弟

- 他在两天里杀了八十个人

- 他是领养的

...

与其说是敌人啊,还不如说洛基是个叛逆的中二少年。

所以我们会因为洛基装逼不成反被炸而略略同情,更会津津乐道地重复播放他怎样被绿胖按在地上摩擦。

...

...

到了《复联2》,敌人就有意思了。

从调皮捣蛋的洛基,升级为智能AI,奥创。

...

他到底有意思在哪?

在他的创造者——是复联核心元老,钢铁侠。

奥创,是铁人为了保护地球,而瞒着团队私自开发的一个计划。

...

正是因为在《复联1》跟外星人的大战中,托尼认识到了自己——

一个装在铁罐里的凡人,和他依仗的科技,进到太空有多不堪一击。

...

所以他才会开始琢磨,要怎样为地球建一道,不会因为任何外力轻易动摇的防线。

那对于自大又信奉科学的他来讲,什么才是一个近神、无私、可靠的守卫?

他亲手所写的人工智能。

奥创之于铁人,还可以很修真但贴切地形容为:心魔。

强大理性,甚至思想同源、理想同根,却极其讽刺地选择了反人类的救世操作:

灭世——

拯救地球的唯一办法,就是消灭人类。

这回,英雄们玩脱了,一个叫做索科维亚的美丽小城被彻底摧毁。

...

哪怕最后以命换命,勉强收拾了残局,他们也不得不接受:

《复联2》,是一场全世界注视下的惨胜。

伴随着这场失败而来的分裂内战,我们迎来了《复联3》里的史上最强反派——

灭霸。

...

这个敌人,从智力到实力,都可以碾压任意一个正方英雄。

更不用说他充满了黑色幽默的,以往专属于救世主的KPI:

打造一个更平衡的、繁荣的宇宙——

哪怕,要以其中的半数生命作为代价。

当然,张口闭口梦想的反派可多。

但他们,都没有灭霸那说到做到的可怕执行力。

集齐了七颗龙珠六颗宝石之后,他成功打响了那个史上最令人心碎的响指。

毋庸置疑,《复联3》是一场公认的战败。

那在终局之战里,我们会看见什么?

用膝盖想也知道,是英雄们怎么面对看似不可战胜的灭霸,尝试挽回这场失败。

Whatever it takes. 

(不惜一切代价)

...

这会儿肯定有小宝贝要提问了:肉叔,《复仇者联盟4》的敌人还是灭霸啊?

对,也不对。

《复联4》的灭霸,是某种意义上的升级版本,比《复仇者联盟3》里的自己更强大——

他提前知道了复仇者们的“把戏”,做好了更周密、更完美的应对计划。

对超级英雄们来说,现在的灭霸,显得更不可战胜了。

...

3

自己

漫威为什么不设置一个终身宿敌。

说实话,只要“宿敌”的塑造够给力,完全有可能做成万磁王、小丑这般的影史经典角色。

要用的时候随时拎出来,完全撑得住场面,高效得一批。

与之相比,在每一部中安排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就显得特别低效而且特别耗费心神。

为什么?

在肉叔看来,是漫威回答了以往超级英雄片的“宿敌模式”无法回答的问题——

胜利的意义。

...

打败敌人,爽么?

当然,爽。

但它爽在哪,就仅仅是看着他们低下头时的快感么?

当然,不是。

别忘了——

敌人(或者说对手)最大的意义,是丈量自己的坐标系。

那对于真正强大的人而言,胜利最大的意义,并非战胜“某人”,而是——

对自我的一次证明。

不信你想想看,我们,和他们,喜悦的仅仅是胜利的味道么。

《复仇者联盟1》。

结尾初代复仇者们抓住了洛基,是普通人在欢呼。

...

英雄们在干嘛?

在打包行囊,齐聚道别之后,各奔西东。

...

《复仇者联盟2》。

亲手撕毁一片净土后,在似乎如常插科打诨的结尾里,每个英雄都在故作轻松地展望未来,却根本不敢主动提起这次战斗。

...

...

《复仇者联盟3》。

结局是茫然无措的英雄们,品尝着战友被响指打得灰飞烟灭的五味杂陈。

...

即便《复仇者联盟4》,在真正战胜灭霸之后,随之而来的也不是爽、不是快感、不是庆功宴,而是一场无言的、悲凉的葬礼。

(此处不应有图)

说到底,当我们在看《复仇者联盟》时,我们在看的,不是胜利的喜悦。

而是——

他们在胜利之前,面对一步步升级强大的敌人时,如何对自我完成的自证。

所以托尼主动炸掉所有战甲来庆祝圣诞的时候。

我们会明白这场贵得吓死人的烟花之下,是铁人终于去直面的PTSD——

真正强大得无所匹敌的钢铁侠,是他,不是那堆装甲。

...

所以托尔失去锤子,在被姐姐按着即将爆头,却一秒爆seed挣脱的时候。

我们会很容易随着那首四百万美元的BGM一起热血沸腾——

雷神托尔,终于不再迷失成锤神。

...

所以史蒂夫叛出复联,流浪在外隐姓埋名的时候。

胡子拉碴地一出场,我们会瞬间被帅得一脸骄傲地尖叫——

美国队长,从来没有背叛过美国精神。

...

你看。

表面上,是越来越强大的敌人,被一次次打败。

但。

实际上,在持续不断进化,又不断被重复打败的,并不是敌人。

干脆明说吧——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有宿敌。

那个宿敌,一直以来,就是他们自己。

...

聊到这,回答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呼之欲出了,让我们真正着迷的,也正是这个答案——

胜利的意义,当然不是最后胜利的那一小下可有可无的喜悦。

而是在不断主动去选择、拥抱、面对更强大的敌人时。

自己曾经鼓起过勇气,对准自己的恐惧发起冲锋。

——干掉过那种“恐惧”,所以,他们才能超越“英雄”,升级成为“超级英雄”。

这才是“升级”两个字的正确打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