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在国内上映的《小丑》,
这几天终于有资源了!
一时间,关于小丑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
对于这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大赢家,
《小丑》一度以8.8的评分杀进了IMDb前十名。

虽然评论褒贬不一,
但是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矛盾——贫富矛盾,
小丑的诠释无疑是极具暴力美学的。

如果说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原罪,
那么富人的为富不仁,以及穷人的自相残杀,
则是将这一原罪完美呈现的最佳方式。
可以说,每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小丑”,
被迫伪装,供人逗乐,还要强颜欢笑。
伪装是生存所迫,
逗乐是生活技能,
欢笑则是为了展现自己自欺欺人的“生活智慧”。

而华金·菲尼克斯所饰演的小丑亚瑟不过是这个压抑群体的缩影与极端,
生存无望,亲人欺骗,同事排挤,没有朋友……
仅有的温暖只来自于自己的想象。

对于长期压抑的小丑们来说,
暴力是他们唯一的生命力。
这样的生命力让他们惧怕,
同样也让他们着迷。
当亚瑟第一次擦枪走火时,
他的第一反应是惊恐,
随后想到的是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

当亚瑟被打而杀人后,
他的反应是穷追不舍,以暴制暴。
这一次没有任何迟疑,
只有一种报复之后的酣畅淋漓,
一个字——爽!

弱者的枪,更像是他们的生命力,
从害怕展示到欲罢不能。
而当他们发现,
有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弱鸡拿起了手中的枪开始反抗时,
他们意识到,弱鸡也是可以反抗的!
以暴制暴,远比夹着尾巴做人要令人舒爽的多。

地铁杀人案, 成为了潘多拉的魔盒,
被枪杀的投行员工,
代表着上流阶层也不过是纸老虎,
他们没有金刚不坏之身,
只要站起来反抗,打倒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

当阶层和权力再也唬不住“社会的小丑”,
小丑们开始站起来反抗,
他们烧杀抢掠,杀人放火,
就如同那些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曾经对他们所做的一样。

被压抑的生命力,
最终以暴力的方式进行了释放。
然而,即使得到了释放,
他们依然是躲在面具后面的小丑,
脱离了小丑这一象征意义的掩饰,
社畜还是社畜,
蝼蚁也依然是蝼蚁,
小丑也只能是小丑。

《小丑》的意向在于,
暴民靠偶像的面具释放了生命力,
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但是在对于未来,
他们并无期许,更谈不上计划。
被留下的布鲁斯·韦恩,终究会成为蝙蝠侠,
代表着所谓的正义来消灭小丑们。

相比虐待亚瑟的老韦恩,
无力保护亚瑟的养母潘妮,
小丑们带着一丝对自己及仇人的怜悯,
赢得了片刻欢愉,
却终将在这场阶级斗争中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