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與鑽石Popiółidiament(1958) Popiolidiament/AshesandDiamonds

導演:安傑伊·瓦伊達

編劇:安德熱耶夫斯基/安傑伊·瓦伊達

主演:茲比格涅夫·齊布爾斯基/夏娃·克爾齊塞夫斯卡/瓦克勞·紮斯特澤金斯基/亞當·帕夫利克夫斯基/博古米爾·科别拉/揚·切切爾斯基/StanislawMilski/ArturMlodnicki/HalinaKwiatkowska/IgnacyMachowski/ZbigniewSkowronski/芭爾芭拉·克拉夫托夫娜/AleksanderSewruk/索菲娅·切爾文斯卡/WiktorGrotowicz

語言:波蘭語

類型:劇情/戰争

上映日期:1958-10-03(波蘭)

波蘭 103分钟/95分钟(original:

灰燼與鑽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劇情介紹

馬切克是一個右翼組織的殺手,他奉命要殺死波蘭的黨組書記,可是在他居住的旅店,他邂逅了漂亮的女服務員,并且愛上了她,在這種炙熱的愛情火焰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任務的合理性。雖然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在逃跑過程中還是被警方擊斃

灰燼與鑽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短評

  • 聽候清退舊精魂

    看了一半,非常佩服瓦氏走鋼絲、把握尺度的精準。想起一個笑話:
    二戰結束後一個波蘭農村老太看到街上貼着的照片,就說像自己的外甥。
    别人訓斥她:瞎說什麼,這是斯大林同志!
    老太:他是幹什麼的?
    答:他趕跑了納粹。
    老太急切地問:他能不能把俄國人也趕跑啊?

  • 米粒

    三部曲落了一部沒有看,不過按照這個時間順序講下來,第三部《灰燼與鑽石》這種對戰事整體的反思、迎接未知黎明前的彷徨,真是收尾收得太棒了。一部電影有個美得沁人心脾的姑娘是有多重要呢,她就等于最後照進屋子裡的那束光

  • 歡樂分裂

    #重看#4.5;不惟三部曲裡藝術成就最高,且與前作呼應;“戰勝”後才出狼窩又入虎穴,國破山河恨别驚心,灰燼廢墟之上如晨星閃爍的鑽石清輝,寄寓微茫希望的愛情之光(姑娘開了美如畫的窗,天光直貫天頂澄明);突現的白馬,璀璨的煙火,群鳥的悲鳴,踉跄如《筋疲力盡》的結尾。

  • 冰紅深藍

    瓦伊達"戰争三部曲"終章。1.戰後的波蘭,自相殘殺又起,依然充滿無盡苦難與迷茫的前途。2.英年早逝的齊布爾斯基獲"東方詹姆斯迪恩"美譽,蹒跚穿過原野的死亡之舞呵!3.廢墟中倒懸的耶稣,想及[地下]。4.吧台上的杯中火焰,燭照出糾結的内心。5.伴着喜慶的煙花,斯楚卡猝然倒向刺殺者懷中。(8.5/10)

  • 胤祥

    瓦伊達第一次轉型作品,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轉向美國黑色電影與黑幫片;旨在“表達強烈的情感”。劇作集中在24小時中各方政治勢力的暗戰。問題在于理念先行,又過分強調其中概念化的題旨,前半部很不錯的驚悚片氣氛在後半部散了架。機位較低,畫面結構比較精細。倒挂的耶稣像、白馬、歐洲勝利日的煙花

  • 一隻麥麥

    印象最深是豐富的影像層次。酒館中的暗殺計劃,宴會上的滅火器混亂,死在兇手懷裡,背後是慶祝波蘭解放的煙花綻放。瘋瘋癫癫的小人物,戴墨鏡因過去常在下水道,下水道裡倒懸的耶稣,内心鬥争時身後的白馬,紛飛白床單上的滲血,掙紮着在烏鴉盤旋的無邊垃圾場上死去。這個時代無對錯,灰燼之下有鑽石。

  • seabisuit

    用一個人的命運來反襯國家,和後來的同流者很像,演過手稿和一代人英年早逝的齊布爾斯基把那種愛情政治矛盾又複雜的心境用戴墨鏡串起了戰争三部曲,開頭結尾死亡的荒謬誤殺與被殺在垃圾場廢墟終結。神來之筆的驚喜鏡頭也很多,點題詩雨中白馬倒挂耶稣酒杯火焰,刺殺後勝利的煙花。資料館瓦伊達回顧展。

  • 17950

    波蘭JAMES DEAN?我暈!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灰燼與鑽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