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與和平Войнаимир(1966) WarandPeace/Voynaimir
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編劇: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瓦西裡·索洛維約夫/列夫·托爾斯泰
主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柳德米拉·薩維裡耶娃/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安娜斯塔西亞·維爾金斯卡娅/安東甯娜·舒拉諾娃/鮑裡斯·紮哈瓦/阿納托利·克托羅夫/奧列格·塔巴科夫/維克托·斯坦尼岑/伊琳娜·斯科布采娃/瓦西裡·蘭諾沃依/琪拉·戈洛夫科/伊琳娜·古巴諾娃/亞曆山大·費·鮑裡索夫/奧列格·葉甫列莫夫/朱利·喬霍涅利澤/弗拉季斯拉夫·斯特爾熱利奇克/安格林娜·斯捷潘諾娃/尼古拉·特羅菲莫夫/尼古拉·雷布尼科夫/愛德華·馬爾采維奇/葉蓮娜·佳普金娜/諾娜·莫爾久科娃/彼得·薩溫/謝苗·斯瓦申科/謝爾蓋·尼科年
語言:俄語/德語/法語
類型:劇情/愛情/曆史/戰争
上映日期:1966-03-14(蘇聯)
蘇聯 401分钟(英国)/414分钟(美国)/
戰争與和平Войнаимир(1966)的劇情介紹
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争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争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裡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争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争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曆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再現了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
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争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争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曆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再現了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
戰争與和平Войнаимир(1966)的影評
沒有人能躲得過命運
年輕時喜歡美國版本的,影片時長相對短點,也醉心于主演赫本的個人魅力、影片對貴族生活的刻化,關注的是故事的情節與人物的命運。如今,更喜歡蘇聯版本的,宏大的戰争場面、美麗的自然環境,遼闊的原野,森林、河流、雪原、天空,城市、村莊,貴族的 ...
單從電影的拍攝技巧而言,本片絕對超一流,遠勝今日很多好萊塢大作。但片中流露出來的意識形态和自吹自擂,着實令我反感。與此同時,美國佬已經在拍《12怒漢》、《紐倫堡》等片子反思自身的缺陷,俄國佬卻還整天沉浸在自我陶醉和YY中,二者勝負早已見分曉。
片名幹脆叫作《自戀與發情》更好……
畫面好到喪心病狂(戰場上方那個盤旋的硝煙太牛叉),節奏非常贊,有一種獨特的屬于俄熊的壓抑感,原作的思考也很好地用抽象鏡頭表達出來,蘇聯好片真是狂砸錢不計回報拍極品好電影的典範,娜塔莎比赫本還美(不懂了,同樣社會主義國家為嗎美型指數逼格差這麼多,人家拍得出戰争與和平我們隻有地道戰
俄羅斯的名作還是要俄羅斯拍才正牌。確實像史詩。建築舞會城堡音樂服飾言談都是典型的俄味。戰爭中的愛情親情友情。比美版晚十年倆男主角從外形上顯然不如前者但一個是自導自演女主角就是照著赫本的模樣。老配音翻譯這麽部長篇400分鐘厲害。
《戰争與和平》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故對本片的評價難免更受其外的因素影響. 盡管它探索了幾乎不可盡數的諸多技法――(聲音)疊化、分屏、動作匹配剪輯、極快速的跳切,漂亮的軌道鏡頭,幾處近乎費裡尼式的調度――影片依然有佳句而不成佳章;關鍵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一種少見的笨拙形式:某種"連環畫電影"――通篇依賴原文旁白推進叙事,配以宏偉豐富的畫面或是角色們若有所思的表情(第三部結尾的照片集朗誦尤其如此),這展示-解說的模式在大遠景大規模的人群調動下像極了一套社會主義特色的文藝彙演,而消解了影像本身的力量,唯有第四部莫斯科大火一場憑借推向無度的混亂跳出了這一窠臼. 不過應當承認的是,在如此巨著的文本厚度之下,本該作為"前文本"的電影确實難負,而注定隻得淪為民族主義者自戀的文化宣傳品.
還是前蘇聯版的最經典,7個多小時,既有恢弘壯闊的大場面,又有細緻入微的人物心理刻畫,那些華麗的布景和長鏡頭充分展現了導演非凡的調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