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1991)的劇情介紹
老朱(郎雄)被兒子曉生(王伯昭)從北京接到美國後,不但沒享清福,反因與作家兒媳馬莎(DebSnyder)語言不通、在生活習性上有諸多差異,添出許多新愁(老朱對馬莎的世界不好奇,馬莎雖對老朱的世界好奇,卻并不想作深入的理解,而是在好奇過後深深厭惡),倔強的老朱一片灰心(竟然在兒子家裡嘗到寄人籬下的滋味!),憤然離家出走。
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國媒體對老朱的太極絕技稱奇,曉生和馬莎也在看過電視新聞後找到了老朱,但此時的老朱已明白,處境凄涼總好過晚節不保。
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國媒體對老朱的太極絕技稱奇,曉生和馬莎也在看過電視新聞後找到了老朱,但此時的老朱已明白,處境凄涼總好過晚節不保。
推手(1991)的影評
文化差異與親情糾葛
《推手》這部電影,初看之下,可能讓人覺得是一部平淡無奇的家庭倫理片,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碰撞。影片以一對中美結合的家庭為背景,通過一位中國老父親與美國兒媳之間的相處,細膩地描繪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習慣、價 ...
論原生家庭的身份認同及其悖謬——以李安“父親三部曲”為例
摘要:在現代社會轉型和西方文明沖擊的時代洪流中,每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體驗着身份認同的艱難性和複雜性,本文以李安的早期作品“父親三部曲”《推手》(1991年),《喜宴》(1993年)和《飲食男女》(1994年)為例,将視野聚焦于 ...
中美文化的差異瞠目結舌,不過老爺子這一輩子到頭來總算是活明白了。
看完之後首先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伯昭飾演的兒子的角色在父親和妻子之間左來右去,像極了電影名字中的《推手》,而角色之間的壓迫感再加上本身中美文化之間巨大的差距讓兒子左右為難,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父親走丢之後他大發雷霆了,那種情感的宣洩我相 ...
若是郎雄沒有去世,不知道還會和李安合作出多少好故事。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朗雄演的當然是好的,而且并沒有去一味美化這樣一個人物,
我想真實生活中老朱應該是善良但有點迂腐、煩人的老人家,
印象最深的是他請求再多一次機會洗碗,然後咽不下去飯的僵硬表情。
而全片印象最深的倒是兒子的兩次暴發,
一次對小孩子說,“你比爺爺、媽媽都會照顧爸爸”,
一次是監獄中的痛哭,
還有别的辦法嗎?
這部能看到李安的工整和匠氣。我開始理解李安為什麼說“王家衛是天才,我最多算人才”,那種天縱激情自由不羁,超越時代和文化界限的電光火石,在李安那裡是《飲食男女》《斷背山》的靈光乍現,但在王家衛的作品中,哪怕是最差的作品,這種光芒也都俯拾皆是。
飲食男女講中華傳統膳食,推手講中國太極。李安這手文化牌打得好。兒子太娘,兒媳太傲嬌,女一号老來騷,郎雄一人演技壓全場。
挺牽強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