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盧布廖夫:電影作為記憶AndreiRublev:MemoriesoftheFilm(2024)的劇情介紹
AndreyRublev.MoviememoryAboutthecreationofthefilm“AndreiRublev”,aboutitsdeepphilosophicalandartisticmeaning,thefigureofAndreiRublevhimselfandtheinfluenceofthegreaticonpainterontheworkofAndreiTarkovsky.
Whencreatingthefilm,chroniclesandphotographsfromthearchiveoftheCinemaMuseum,materialsfromthedirector’spersonalarchive,aswellasuniquefragmentsfromthedirector’sversionof“AndreiRublev”,whichviewerswillseeforthefirsttime,wereused.
Whencreatingthefilm,chroniclesandphotographsfromthearchiveoftheCinemaMuseum,materialsfromthedirector’spersonalarchive,aswellasuniquefragmentsfromthedirector’sversionof“AndreiRublev”,whichviewerswillseeforthefirsttime,wereused.
安德烈·盧布廖夫:電影作為記憶AndreiRublev:MemoriesoftheFilm(2024)的影評
紀錄片對《盧布廖夫》的觀衆友好型補充 & 《盧布廖夫》的一些細節
塔可夫斯基的影迷應該能從本紀錄片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本人了解與觀賞水平都業餘,歡迎友好交流。本紀錄片在國内的首映是在今年的北影節,但熱度并不高,一個小時出頭一點的時長,票價50元。觀看紀錄片前,我跳躍地回看了盧布廖夫原片,應該是我第 ...
一部創作者啟示錄,五星推薦。
1. 原著劇本合作者:塔科夫斯基的電影,總被認為與宗教藝術有關,但他追求的不是宗教性,而是神聖性 。2.老塔研究者:塔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思想最好的繼承者,對惡的看法與托爾斯泰一緻,不以惡行報複罪人。追求愛與合一的超然體驗,人在自身可以創造上帝。3.飾演大公的演員:安德烈和鑄鐘男孩,是導演的兩個自畫像。塔科夫斯基是一位普通的導演,如同普希金是一位普通的詩人。(戰鬥民族的日常叙述,就是詩的語言嗎?!)
#15th北影節# (1)北影節183分鐘版與205分鐘版都不是真正導演剪輯版;(2)未收錄1:啞女被鞑靼人騎馬帶走之後在平原上馳騁,鞑靼人對啞女似乎并非完全的占有與劫掠,甚至有點動真情;(3)未收錄2:大公曾在廣場當衆腳踩同臉模兄弟,似乎與正片中兄弟踩靴子互親形成某種呼應;(4)未收錄3:主角團并不是在野外大雨第一次登場,還有一段從出生點修道院出發的情節被删;(5)導演想删除一開始主角團避雨時流浪藝人那段淫詞豔曲,我理解似乎想用後期在室外還有一段類似表演素材替代;(6)造鐘少年在大雨中斜坡滑找到合适泥土的情節拍攝受傷,但要反複拍n條;(7)個人體會:開場熱氣球飛升失敗墜入泥土,結尾少年造鐘泥土中涅槃,靈氣的呼應,愈輕盈愈隕落,愈承重卻愈升騰,甚至與《亂世佳人》有些莫名共鳴,植根土地的生命力
“他在這裡、這裡、這裡,是獨屬于我的塔可夫斯基!”
組織水平和内容都很差,頂多算個影碟花絮收錄水平,但多次說明205分鐘不是真的導演剪輯版,而隻是一個初剪版這件事算是暗示了北影節為啥最後沒放mosfilm之前新做的205分鐘4K修複版而轉回去拿了二十多年前那老高清短版,但老塔兒子在這片裡宣傳自己做的正規導演剪輯版4K修複結果也還是單獨找Laser Films用了個拷貝去修複,看起來跟mosfilm互不相關,我尋思這種重要修複不應該去找看短版有沒有更好素材後去用不同版本替換重構嗎,最後公映的短版按理來說mosfilm會有比拷貝更好的素材吧
@北影節.英皇 素材不算多,跟原片的關聯也沒那麼深,劇組的人提供的一手資料還可以,幾個評論者的觀點都挺雲裡霧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