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1989) ACityofSadness/ACidadedaDor

導演:侯孝賢

編劇:吳念真/朱天文

主演:主演:陳松勇/李天祿/高捷/辛樹芬/陳淑芳/梁朝偉/太保/梅芳/林照雄/金士傑/柯素雲/吳義芳

語言:閩南語/漢語普通話/日語/上海話/粵語

類型:劇情/曆史

上映日期:1989-10-21(中國台灣)/1989-12-21(中國香港)/1989-09-04(威尼斯電影節)

中國台灣 157分钟

悲情城市(1989)的劇情介紹

普通人的命運在轟轟烈烈的時代面前總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個人,如果勇敢地站出來想阻止時代洪流,多少像奮力撲向風車的唐吉坷德,往往隻能當殉道者,而更多時候,個人甚至連選擇當旁觀者的權利也沒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劇,無疑能照出曆史的荒謬與殘忍。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台灣光複,基隆一戶林姓人家眼見也要過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從此不斷。“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家中的四兄弟更是隻剩下老老實實開有一家照相館的聾啞人老四林文清(梁朝偉)。然而悲劇并沒到此終止,因為和進步人士有聯系,林文清也沒能逃脫被逮捕的命運,到此,林家男子隻剩林文清和吳寬美(辛樹芬)的幼兒——他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學語。

悲情城市(1989)的短評

  • 戰國客

    侯孝賢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賞得了的~~

  • 桃桃林林

    這片要是找個擅拍商業片的一定能拍出個厚重的史詩。侯孝賢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時候卻仍然堅持風格不變,戲劇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斷裂、留白,弱化故事的連貫性。不過度煽情,不強化沖突,甚至這麼精彩的配樂都很少用,冷靜的旁觀。弱戲劇就意味着強化真實感,增加認同感。真是牛逼。

  • 蓑笠翁

    如果誰想對台灣目前的狀況有一個非常理性的認識的話,候孝賢的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沒有想到台灣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居然會如此仇視,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仇視已經慢慢轉化為台灣人對大陸人的仇視.對這種情況,陳儀需要負最大的責任.其實日本人投降後,台灣本省人是抱着回歸中國的積極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灣知識分子動情高唱就是一個例子),可是由于陳儀為首的大陸人在台灣的胡作非為,硬是把台灣人的地方意識給逼出來了,然後由于蔣介石的高壓政策進一步惡化.

  • [已注銷]

    侯孝賢曾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這部片子又是關于島民的故事。即使不甚了解台灣的那段曆史也能從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悲涼。進而感慨的是人于時間長河中的悲涼。

  • icancu

    想嫁一個文清一樣的聾子
    他說的每一句話
    我都會相信
    隻有這樣的人
    每一個字都是用心聽用心說的

  • 大頭綠豆

    1989年,侯孝賢拍攝以台灣近代曆史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當時台灣電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偉在片中扮演不會說話的主人公文清,大獲好評。二十三歲時,我是《悲情城市》裡的中學教師,和同志一起對酒當歌,唱起祖國的歌曲。隻有同我一樣憧憬未來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時候很觸動人。

  • [己注銷]

    (9/10)很久以前給了這部片子差評,現在看來是我當時的閱曆還達不到可以欣賞這部影片。可配合《芙蓉鎮》一起看。觀看前建議先了解國民黨收台初期的緝煙事件和二二八事件,侯孝賢多少默認了觀衆知道這些曆史背景。二二八事件處于舊秩序剛結束、新秩序建立前的混亂局面,總結起來就是興亡百姓皆苦。台灣人受夠了日本人的欺壓,于是對中國人有過高的美好幻想,而這種幻想在國民黨來臨後旋即破滅。大陸軍民帶去的是歧視、貪污、腐敗、打家劫舍……國民黨抵台後沒有安撫民心、反而一味指責台灣人“奴化”并大加排擠,本片中有句台詞對此作了諷刺:“奴化是我們自己要的嗎?當初清朝把我們賣掉時、有誰問過台灣人願不願意?”對台灣人來說隻是剛忍受完日本人的歧視,然後忍受中國人的歧視。現在大陸很多人隻嘴巴挂着統一,卻依然有日本人和國民黨的傲慢。

  • 思陽

    總算看了一部讓我相當稀飯的侯孝賢作品,要不然我要跟這位悶人皇帝訣别了。曆史,政治,社會,文化,日本,中國,外省人,本省人,這些三言兩語的已經沒法概括了。我隻有從深遠與内蘊之後提取一個最膚淺的觀後感:我覺得梁朝偉是華人裡面最優秀的男演員。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悲情城市(1989)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