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了原來五星的贊賞,反複推敲了兩天電影令我不舒服的那個點到底在哪。

是“男人的憐憫”。刻意地讓男性憐憫女性,讓觀衆憐憫女性。“她雖然是個妓女,但她做為母親還行”,是男性以高高在上的角度揣測女性思維,拆解女性行為邏輯。

(首先我并不否認這部電影畫面的藝術性,前衛且巧妙,且非常敬佩女主偉大的演技)

導演想要制造出“憐憫被現實壓迫的女性的無奈”的假象,于是給被壓迫女性賦予了一個新的母親身份,卑劣行為得到了正當理由,是因為她是母親而不是因為寡婦除了賣娼無法獨自在社會裡生活。

給人一種如果她不這麼偉大地做一個母親,她的掙紮就不能代表什麼,她還是一個下賤的女人的感覺。閉口不提女性的掙紮和無奈。

主角此刻已不被視作一個獨立的人,非賤即神獨不為人。忽視女性真正面對的痛苦根源,内涵浮于表面。

最後拯救她和孩子的依舊是一個位高權重的男性。“因為該男性的慧眼不同于人,所以這位男性可以看到她的苦難。”無聊。

看似“娼妓”和“母親”為共同體,實則為對立面。明着贊揚了母親的神性,暗着唾棄了壓迫下不得不做承擔男性欲望的女性。看似同情,實則作權衡評判,惺惺作态。和金陵十三钗的本質問題大同小異。

要我說,男性導演還是别為女性創造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