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空摘星

電影《守島人》是一個關于守護的故事。“他守島,我守他”,兩位主人公共同演繹出了守護的真谛。在今天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他們的不變有着萬鈞之重。

他是“島主”。關于這個詞,人們總是充滿了各種想象,比如,桃花島主黃藥師,可以“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箫”;遠赴海外的康有為,出巨資購買了一個島,于是升格為“康島主”盡情享樂。“島主”二字讓人覺得是“我的底盤我做主”的代名詞,可以超脫于主流秩序之外,逍遙自在,肆意而為。用今天的話來說,隻要有一個島,那還不就放心“躺平”了,釣釣魚、捉捉蟹,就夠吃了——然而,真是這樣嗎?

...

王繼才的故事打破了人們的想象。他所守的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島上條件艱苦。時間返回上世紀80年代,台風“白鹿”來襲,剛上島不久的王繼才極其狼狽,大浪拍碎了門窗,将屋裡的一切打得全部濕透。國旗被風撕裂,他頂着風暴去換下;燈塔的“眨火”壞了,他擔心漁民觸礁,在風暴中敲着鐵盆高喊,提醒漁民避開……即便風平浪靜之後,依舊有肆虐的蚊蟲、短缺的糧食以及無邊無際的孤寂。這樣的情景,不會讓人想到黃藥師的桃花島,隻會想起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荒島餘生》以及韓國電影《金氏漂流記》。

比美國和韓國男主角幸運的是,王繼才擁有王仕花的愛情。看到王繼才執意堅守小島之後,妻子王仕花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到島上陪伴丈夫。自此,這對夫婦以海島為家,在孤獨中相伴,把一輩子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這部電影在寫情方面,着筆甚多。整整32年,他們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過着近乎野人般的艱苦生活。劉烨演出了王繼才的木讷、執拗和赤誠,宮哲更是極好地呈現了王仕花的形象。與王繼才相比,王仕花的内心更豐富,性格更明朗,更敢于表達,無論是一次次抱怨、使性子,還是遇大事時的堅忍,開心時唱淮海戲,都讓人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小島上有松樹,也有桃花,這是一種隐喻,象征着兩個守島的人。王繼才的那句“我們倆這一輩子,頂别人好幾輩子”,說得很有道理。在高度流動的現代社會,在996日漸蔓延、通勤時間越來越長的當下,城市中的夫妻除去睡眠之外,究竟還有多少時間相守?王仕花那句“他守島,我守他”,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時光飛逝,他們受不住歲月,卻也守住了真情。

電影中的父子情、父女情也别具分量。晚年時的王繼才說,自己虧欠了家人,沒有給父母養老送終,沒有去兒女婚禮上送上祝福……這是他深入骨髓的遺憾。當女兒小寶還是嬰兒時,夫妻倆願意将所有的愛傾注到她身上。然而因為守島,他們隻能讓父母來照看小寶。後來,他們又在島上生下了兒子志國。再後來,為了讓志國接受較好的教育,小寶辍學,打工供志國讀書。當偶然回家的王繼才,發現小寶正在市場中打工時,眼睛濕潤了。雙手粗糙、臉帶污垢的小寶對父親說:“你們以為上學就隻需要學費、書本費啊?看到同學都吃雪糕,能不給他買嗎?我要給他買最貴的雪糕、最好的變形金剛!”這時的王繼才是羞愧和無力的。在嶽父嶽母家,兩位老人略帶冷淡的客氣,也讓他感到尴尬。可以說,他幾乎是逃離外面的世界而回到小島上的。電影中的這種不堪重負,恰恰表現出即便守島的人也不是“一座孤島”。種種缺憾是現實存在的,社會的沖擊也是無孔不入的。這也可以說明“事因難能所以可貴”,他們全家的犧牲是巨大的,也因此而更值得敬佩。

...

這部電影是接地氣的。導演陳力傾注了不少心血,從第一次上島到電影拍攝結束,她與影片人物的原型王仕花和孩子們相處了很長時間,也走進了彼此的生活。她和王仕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孩子們叫她“幹媽”。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入的交流,影片才能有如此立體的呈現。當王仕花看完電影後,對陳力說:“妹妹我非常感動,你讓我又回到了和老王共守一座島的歲月,拍得太棒了。”顯然,這是一種很高的評價。

“人這一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這是王繼才經常說的一句話。對于世人而言,如何才是“不虧心”“不白活”當然各有理解,但總有一種守護讓人肅然起敬。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座島,努力做好自己的守島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