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

正如影片的标題<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國往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幅美國風情畫,記錄了一段回腸蕩氣的黑幫史詩。四小時的時長,雖不算長,但每每看完,都有種度過一生的感覺。光影之中,在長鏡頭的描寫下,蒙太奇法的時空轉換下,我們見證了主角的一生,親曆了一場義薄雲天的兄弟情誼,一場愛而不得的缺憾感情,一場錯亂真實的人生悲劇。

首先,我想談談導演萊昂内。在四小時裡融入了主角的一生,這充分體現了導演叙事水平的高超。本片叙事方式奇特,回憶與現實相互交錯,有時卻又不是線性,但卻充分地體現了主角的内心情感,同時又埋下伏筆,激發觀衆的興趣。影片一開始我們就從旅館,再到陳羅的中國戲院,再到主角”面條“的回憶:悲劇的現場,再回到現實,然後再是一切的開始。本片中的一個個的伏筆又是十分精妙。開頭,面條在案發現場看到燒焦屍體時,鏡頭給了面條的表情一個特寫,其實導演的意思很明确,面條心中疑惑這是不是他的兄弟Max,但随着警察蓋上屍體,面條也沒有來得及多想。再看看Max謀劃銀行搶劫案的曆程。從一開始,醫院裡Sharkey建議Max把面條甩掉,再到面條與Eve訣别時,Max和Carol默契的眼神,再到Max進入辦公室時直接擺正了電話,這一切都是導演在暗示,搶銀行隻不過是Max設下的圈套。當然,還有更多的細節呼應,導演善于捕捉片中主角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個細微的表情,每一句看似無用的話語,雖然這會放慢叙事進度,同時對演員的要求大大提高,但這使電影的解讀性大大提升,讓電影值得反複觀看,反複揣摩,同時讓觀衆體會到更多主角的情感,悲劇的蒼涼。

對于影片的主題,這是我想要主要讨論的。正如标題美國往事,這部電影在用人物命運和社會現象的對比,來批判那個時代下美國人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現象。

先來說說社會現象,影片的開始便是那愛國又熟悉的歌聲:”God bless America, land that I love…….”再到結尾,熟悉的歌聲再次響起,豈不是很諷刺?從一開始,影片中的警察就是一個惡棍形象,至始至終都沒有變過。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在街上作惡,甚至包庇黑社會,這還是面條青年時代的警察,這些罪行似乎也構成不了什麼危害。再等到了面條的成年時期,美國的警察做事已經和黑社會一樣的心狠手辣,公然用暴力反抗工人罷工,做事嚣張跋扈,甚至在記者和女兒面前也是我行我素。工會的領導,面對工人罷工的方法就是抓住頭目,然後用烈火焚身相威逼,再後來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開槍殺人。再看看面條他們黑幫的反擊,似乎都成了正義的反抗。這一切豈不是很諷刺?Jimmy在病床上的那句話我久久不能忘懷:難過的是我兩年的努力,竟比不上你們在一夜間做的事。是啊,在那樣的社會下,兩年的合法維權什麼用處也沒有,還不如一個晚上的暴力槍殺見效快。當時美國的法治,就是這麼的不健全?就連開頭警察對面條的追殺,警察傷害了多少無辜的人,這樣的警察,不是比黑社會更加恐怖嗎?

接下來讨論的是重頭戲,面條的愛情和兄弟感情。占據全片主線的兄弟感情可以說是一場時代的悲劇,一場美國夢的悲劇。主角面條的形象就是導演所贊成的,反資本,反金錢至上觀念的典型。香港給本片的譯名是義薄雲天,這個稱号也隻有面條可以承擔了。在那個時代下,面條活出了自我,從始至終他沒有受到金錢的玷污,因為他想要的一直是生活,而不是無上的權力與金錢。遇到愛的女人,他會拼盡全力去追求,不管有沒有工作,都會放下,哪怕隻多見自己愛的人一眼都是值得的。對于兄弟情誼,他可以奮不顧身。在年紀最小的夥伴被Bugsy殺死時,他絲毫沒有猶豫,直接捅死了黑幫老大甚至連同一個警察,不顧未來的牢獄之災。在最後為了就Max,他也不顧自己的生活,願意陪Max一起去監獄,好讓他打消那些瘋狂的念頭。多年後的他,再次回到兄弟們的墓園時,他會一個角落一個角落地打量完整那片墳墓,一個人坐在陰森的墓房裡懷念着自己昔日情同手足的兄弟。

而Max則與Deborah十分地相似,為了名利,可以放棄其他的一切。Max正如他的名字,為了将自己的一切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擇手段,心狠手辣。在他的心裡沒有愛情,雖然可能有那麼一絲僅存的兄弟情誼,但地位卻遠不及金錢和權力來的重要。他貪得無厭,毫無人性,成為了導演鏡頭下資本家的代表人物。而Deborah則是導演對當時好萊塢風氣的批判,Deborah有愛情,可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她從小就願意放棄愛情,就忍心看着面條滿臉是血而堅決不開門。她一方面對着面條表白,說着你是我的今生最愛,一邊享受着面條帶給她的奢侈晚餐,卻又一邊無情地拒絕面條的求愛,甚至對面條的身世帶着不可一世的蔑視。不止是在那個年代的美國,就是現在,也有人為了出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面條和Max的命運,從一開始便注定是個悲劇,悲劇的原因就在于Max的極端與霸道。影片中有三次Max幹擾面條和Deborah的見面,貌似是眼紅,但結合背景來看,每一次都是在工作期間,面條是他的合作夥伴,自然也就涉及到了Max的利益。Max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況且Max這輩子也從來沒有明白過愛情。這三件事看似小事,卻實則暗示了兩人對生活态度的截然不同,用面條的情誼來對比Max的無情與冷漠。他們的人生理想與生活态度是有着本質的差别的,就算一起長大,一起創業,一起辛苦掙錢,可到了真正選擇的那一刻,他們的矛盾會無限放大,再加上Max的霸道,他是肯定不會放過面條的。再到後來的搶劫鑽石,計劃搶劫銀行,這一切都體現了兩人的分歧:面條渴望歡樂安定的生活,而Max的貪婪沒有上限,再多的金錢也滿足不了他的野心。導演在影片的一開始,歡快地展現了當初他們打拼的快樂時光,第一次見面,一起遊泳……在結局揭曉的那一刻,前面有多麼歡樂,現實就有多麼的殘酷。最終面條還是選擇了活在自己的歲月裡,活在自己的回憶裡,甯願相信那個謊言,也不願接受這殘酷的現實。

“you can always tell the winner at the starting gate.”這是多年以後舊地重遊時,面條評論Deborah的一句話。Deborah作為那個年代追名逐利的代表,她同樣是無情的,自私的,甚至可憎的。為了出名,在童年時期,她就遠離那些打扮潦草的人,甚至稱他們為蟑螂。在成功之後,又是抛棄了自己的哥哥。除了成功,她什麼都沒了。

面條最後離開秘書長辦公室的那句話我記憶猶新:“It’d be a shame to see a lifetime of work go to waste.”這是面條的一句輕微卻又有力的打擊。想想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是多麼的脆弱,隻要奪走他們的金錢和地位,那麼他們便什麼都沒有了。他們的人生是由那些飄渺得可憐的物質堆砌起來的,再多的物質也無法掩蓋他們内心的空虛和孤獨。但卻恰恰是這樣的人獲得了成功,留下主角面條不知所措地面對着自己的過去。

在影片的最後,導演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展現面條的内心。那輛大門口的垃圾車,以及迎面走來卻消失在車後的Max,隻是面條和過去的決斷。他忘記了這個現實的Max,永遠地記住了那個美好脆弱的謊言,繼續活在懊悔之中。

面條卻還是那個面條,人性所有情感的化身。那個義薄雲天的高大形象,是永遠不會受現實的影響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