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斷斷續續看了好幾年的時間,劇裡比較颠覆我以往(簡單)認知的有四個人:李鴻章、慈禧、袁世凱、康有為。

衆所周知,李鴻章曾經簽署了《馬關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割讓了台灣、香港、山東半島等地區,直到解放後,才收回來。他也因此背上萬世罵名。

姑且不論李鴻章的為人處世、政治手段上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有一個情節,慈溪太後發布聖旨,同時向法蘭西等多個西方國家開展。衆所周知,仗打敗了。慈禧太後帶着皇帝逃到了山西。然後就到了割地賠款的階段。當時李鴻章已經不再擔任要職,且當時慈禧要打仗他并沒同意,但慈溪召見李鴻章回來負責外交事務,去和列強談判。而且李鴻章當時已經沒有官銜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做這些事。不過,擔罵名這件事總得有人去幹,而且得是個有能力的人......反正李鴻章當時同意了。

記得慈溪在一個擺滿餃子的飯桌長籲短歎,擔心自己被李鴻章交給英法聯軍,一個大官正坐在她對面吃餃子。她像個耍小性子的小女孩一樣,把人家的餃子盤打翻。當時,大官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還蠻深刻的,“我的太後,李中堂怎麼可能把您交給他們”。

說到底,喪權辱國的罵名得很多人來擔,但我們指向了一個人,這不對。另外,當時國家的局勢是不是這幾個人搞出來的,是長期累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