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類傳記電影,剛剛二刷完來補影評,第一遍看完才知甜茶演的????就覺得聲音耳熟。臉盲有好處,否則容易出戲。據說甜茶用四年時間學習樂器,電影中都是他本人彈唱,對得住這角色。迪倫去醫院見偶像那段竟然看到淚目,前輩門前鞍馬稀。電影的妙處不在于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包括那首答案在風中飄,自然是全曲展現,最棒的是迪倫最後在民謠音樂節上拒絕再演大家熟悉喜歡的風格,哪怕被觀衆噓。電影前面迪倫在酒吧聽别人聊天說到貼标簽,他就是那個拒絕被貼标簽的人,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可能創作600多首歌,發行50多張專輯,所以才能一直創作到2015年。他說他不希望隻被人記住答案在風中飄(隻十幾分鐘寫出來,可見此類風格多駕輕就熟),可以果斷突破自己舒适圈的人太勇敢了,他不想迎合任何人,隻想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在1701書吧恰好看到介紹鮑勃迪倫的歌,提到1965年因為披頭士和滾石為首的英國樂隊入侵,迪倫決定回到自己年輕時就愛的搖滾樂,電影恰好反映了這段轉折。二刷發現很多前後呼應,比如皮特初見他時問你喜歡搖滾樂,迪倫說什麼都喜歡,果然後來他不肯被民謠标簽綁架。包括他與瓊·貝茲(不得不佩服導演選角的水平)的分道揚镳,一再證明迪倫就是迪倫,獨一無二不被任何人綁架或貼标簽的音樂人,一輩子反叛,所以諾貝爾獎不去領,喬布斯的宴請缺席,電影非常好反應了他的逐漸堅持自己不從善如流。最後還是因為皮特唱了一曲民謠算是妥協吧。在他當年偶像那裡吹了一段口琴後摩托上路,之後就是重走61号公路。60年代發生了太多曆史事件,都在他們的歌裡。二刷後翻出瓊的自傳和她寫兩個人的鑽石和鐵鏽,好憂傷美好的旋律,曾經愛過足矣。鮑勃不屬于任何一個女人,他就是他自己,從主流世界觀他當然是渣男,但一個人可以一直忠于内心做自己想做的,這可太酷了,那可是6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