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自由的代價
前幾天還和一位80後簡單說了下00後是否比90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強。這個問題可以引申到很多問題,比如00後是否比90後更幸福?00後是否比90後處理問題能力更強?……
這些問題到底能給出準确答案嗎?
并且90後和00後,成長環境其實差不多。那如果時間放長一點。如同影片中的男女主,男主經曆了兩個時代。其實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時代,對人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太方便易得了。
人們新鮮感的滿足越來越容易。但就和吸毒一樣,越來越不能被滿足了。心理反而會更累。喜新厭舊,無法深根細作,也很常見。
大多數時間都在輸入,而不是在思考。
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是個相對的詞。上一次我老是想證明,你隻有在一群人之中,不随波逐流,才能證明你的獨立。但實際上是我扣字眼了。獨立思考,關鍵是在于思考。我更偏向于,擁有很多思考的時間,從而思考出屬于自己的想法。而這些善于思考的人,把他們丢在大環境中,也一定是那個最有自己看法的人。一個話題抛向你,以及附給你一個權威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你很少思考,生活緊張到沒有時間思考,你很容易就相信這個答案。而善于思考的人,就會抛棄答案,自己解答。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就會對答案産生抵觸,從而再一次思考。
而思考的能力如何培養?很明顯,不是輸入多,而是輸出多,而是有足夠的時間留給自己思考。
很少的輸入是可以換來很高的輸出的。這就是思考能力的體現。
自由的代價。
影片中的女性,絲毫沒有生存壓力,據說北歐人不工作也可以生活,所以這部電影絲毫沒有展現因為錢而做什麼。
這就是北歐吧。可能也是中國幾百年後,大多數人會面臨的困境。
這種困境就是自由選擇所帶來的。
所以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煩惱。
如同之前讨論過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婚姻,煩惱在于被迫。而自由戀愛的煩惱就在于一次次試錯,試到最後可能還孤生一人(自由帶來的生育問題)
自由是個好東西嗎?
北歐的教育應該是走在前沿的。按理說在孩童時期就應該發現自己想做什麼吧?為什麼偏要等到大學才開始試錯呢?
可能就是這一代人的困境。
由于教育的改革,直到高中或大學,才會去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我疑惑的是,這到底是人的自然發展所帶來的,所以無法改變?還是教育能改變的?
但很明顯,影片中的女主,肯定是缺乏家庭教育。我目前還是相信這是教育能改變的。(這也是教育學家研究的問題)
現在再針對女主的困境。
困境一:對職業的不确定,導緻30歲一事無成。
從中可以看到女主身上好的品質:敢于嘗試,敢于改變,敢于探索自我,不給自己留後路,沒考慮過未來也不懼怕未來(車到山前必有路)。
可是這些美好品質帶來的結果不是好的。
這是職業的穩定 和 生活的豐富 之間的矛盾。
所以當你選擇不斷探索自己想要的,你注定會“浪費”一些時間,走在同齡人的後面。
但既然自由的種子已經萌芽,怎麼能忍心把它扼殺呢?我隻能對自己說:做!一定要做!不能想得多,做得少。然後再接受相較于同齡人的落後,這就是自由的代價。追求自由的人無可避免。
困境二:錯過愛情,孤獨終老
第一個男人,尊重,成熟,愛,包容。他們的溝通也沒什麼障礙。我很喜歡他們分手的片段。女主對他說分手,他雖然很絕望,但會一遍遍确定,甚至引導女主說出,女主的不滿。相較于女主,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她對這個男人的熟悉,她覺得一切都無法改變了。可是這隻是她覺得,我認為她應該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不滿意這段關系的什麼。男主會嘗試改變的。雖然過程會曲折。
第一個男人真的愛女主,由于他經曆更多,他明白,這種不完美的關系是必然,所以更珍惜兩個人相處中獨特的地方。就像《愛在》的女主說過,她很難忘掉前任,因為每個人都是那麼不同。
但女主怎麼會明白呢?
愛情困境中也包含了生育的困境。
在最好的生育年齡不想成家,在老了想有孩子時,不能生。
類似于這種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事情很多很多。選擇自由意味着很難安穩,意味着比别人多點孤獨寂寞。
沒有絕對完美的選擇,所以也沒必要後悔。遇見後悔的事情,辯證地想一想,後悔感總會消失。
人生,做到少後悔、少留遺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