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与长剧的区别或许最主要在于节奏。相较于长剧,短剧的故事更聚焦于主线,也更聚焦于主角,省却了很多枝枝蔓蔓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来考验实力,好比「红楼梦」中的饮食与服饰是值得细读甚至研究的,晋江上古风文写饮食写服饰多半是在水字数;二来即使主创匠心打造且交出了很好的作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观众也未必会沉下心来去品鉴。更何况,很多人解读与分析能力也就这么回事儿——你以为“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实际上是“一百个人心中有十个哈姆雷特,还有九十个哈利波特”。
怎么办呢?只能“向下兼容”。面对这样的市场,所谓“精品微短剧”,是行业在自救。
「朱雀堂」叙事节奏紧凑而明快,十集,三位死者,三个案子,毫不拖泥带水,也没有男女主披着探案的皮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这种烂俗桥段。尤其是在拍摄技法上也很讲究,比如高英发现朱玉荷的尸体,一个十五秒的长镜头对准万茜脸部特写,捕捉演员眼中从震惊到痛心的情绪转换,完全是电影,足以打破既往对于“短剧”的刻板印象。

行业在自救、在突围、也在成长,但如果观众裹足不前,永远怀着狭隘的成见去审判(“凡是短剧,一定是不好的,一定是为捞钱”),“创作者——作品——接受者”的良性循环大概也很难实现,最终只能是“向下兼容”愈演愈烈,山猪叫唤越凶,把它们的粗糠咽菜强行塞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