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乍看,像是一部給大人回顧童年的小故事,透着對生活的敏銳感知力。翻不到卷子的書包、帶密碼的日記本、卡通文具盒,學習紀律特長處處優秀的班長、不守規矩看似不努力卻輕松拿到好成績的酷女孩、在廢棄的角落開辟一片秘密基地的男孩,千裡眼的校領導、嚴厲的班主任、溫柔的手工課女老師、吊兒郎當的體育老師……這些元素構成了每個人的童年,任誰都能在記憶中捕捉到似曾相識之處。而影片沒有大事件,隻是朱同的一天裡這些流水線一樣的小事,用細節追憶着過往。

就在這表面的簡單生活裡,朱同處處彰顯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悄悄被成人社會和規矩磨掉超能力。他擅長畫畫,會幻想出老師和外星人決鬥,把紮着向日葵皮筋的班長想象成一朵被拔掉的小花,想象廁所有吃紙的怪物奪走他的數學卷,想象在手心寫“好”字會有放煙花的效果。

他拼命追求這一天裡唯一的一件“好事”——加入學校代表隊參加體操比賽。他在經常被父親打、常年水檢讨的男孩帶領下,學會了用起因經過結果道歉保證結構交代自己的“錯誤”。當他終于跑到排練場地,舉起花球加入體操隊伍,成為喊口号群演衆的一員,集體化的規則終究是抹殺掉了他的獨特。

朱同最終沒有轉學到這所學校,願他保住超能力,也願每個已經長大成人的觀衆重拾自己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