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目前排片和票房都很低,沒多少人關注,不聊的話好像也沒啥關系……

可該片實在是太好玩了,我沒法無動于衷,所以我必須鄭重推薦這部《朱同在三年級丢失了超能力》(曾用名《漫漫長日》),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

這是一部難得可以做到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電影:它用孩子的想象力和全齡段的幽默感塞滿了一個半小時,靠着童趣、回憶和情懷就能讓觀衆樂不可支;除了這份快樂和趣味,它也用溫和的話語,悄悄揭示了童年消逝的殘酷一面。

這同時還是一部正看反看都能成立的電影,朱同當然沒有超能力,可誰能保證他就丢了呢?反正我覺得啊,不光是他的,連我的超能力都還在呢~

【溫馨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朱同在三年級丢失了超能力》看上去是部兒童電影,可其實它更适合給成年人觀看,因為朱同身上那份“抽離“與“心流”狀态,盡管在孩子們身上屢見不鮮,但隻有經曆過童年的大人才能真正理解。

影片講述了小學三年級借讀生朱同漫無目的一天——由于缺乏目的,朱同身上的所有特質都被放大了。

...

朱同這孩子吧,小腦袋瓜似乎少根弦兒,總是丢三落四、想一出是一出、好心辦壞事,用現在的網絡熱詞來說,就是“先天差生聖體”。

學習成績差,經常性遲到,做了這件事就忘了上一件事,一不小心就出洋相或者闖禍……可想而知朱同會受到老師們怎樣的“照顧”。

這種情況,換個孩子可能會無所适從,但朱同不一樣,他有許多能幫上忙的“超能力”。

考了低分需要家長簽名的試卷,如願讓鳥人給偷了;能找外星人來帶走數學老師;新的留言卷又讓茅坑大神順走;為了找同學可以施展分身術;被校長老師們撞到了還能隐身……

看出來了吧,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朱同壓根沒有什麼超能力:不想交卷子/帶卷子就找個機會“丢了”,外星人、分身術什麼的都隻是幻想出來的,至于隐身,我閉上眼睛看不見你們,你們不就也看不到我了?

...

朱同可是一位“唯心主義”大師,任何困難都可以通過他超能力來解決。

然而這一天,當現實的唯物世界碾到頭上時,朱同才發現自己的超能力幾乎都失靈了,這種不斷受挫、不斷失望的過程,正是年少時被迫成長、被迫成熟的陣痛。

可朱同不是一般人,他還是相信有超能力存在的:雖然自己的不太靈光了,召喚來的外星人還打不過牛老師,可我看其他人身上的超能力都還很好用啊?

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劉詩瑤是一朵鮮花,連她的日記本打開來都散發着聖光;

“酷女孩”賀娜本來是一根野草,可稍一接觸後,她就成了能吹泡泡消失、上天,還會在手上寫“好”字來轉運的世外高人;

擁有秘密基地的張秋是位“檢讨書達人”,來無影去無蹤,說是飛天遁地都不為過;

最厲害的還是教導處李主任,他有天眼通和順風耳,要不然學校裡每個學生的秘密還有說過的話,他咋都知道?

...

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影片明示了這點,卻絲毫沒把它當成重點,從頭到尾,電影都在表達并傳遞着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

哪怕自己丢失了超能力,朱同還是保持着“别人說什麼我信什麼”的天真和單純,比如他會祝福張秋美夢成真,“希望你爸爸在動物園裡被老虎吃掉”。

觀衆們會心一笑,會覺得這是童言無忌,隻有朱同自己覺得,他是真誠地在祝願同學實現夢想。

電影裡充斥着各種各樣的“喪事喜辦”,但這些轉變都是善良和褒義的,因為所有事情,在朱同眼中都不會被定性,更不會被懷疑,他隻是在一次又一次忘我的專注當中屢敗屢戰,然後期待着一件好事的發生。

就像他被體育老師随意拍了一下,随後參與到了廣播體操預選賽排練中去——其實學校隻是随機挑一些三四年級的學生去舉牌子、搖紙花,遠遠沒到非誰不可的地步,可這絲毫不妨礙朱同腦補自己獲得了冠軍,登上了人生巅峰。

僅僅因為有這一件好事,朱同這雞飛狗跳、麻煩不斷的一天,便是美好的一天。

說到底,朱同隻是一個晚熟的普通倒黴孩子,但他的心态和表現,卻令他顯得不那麼平凡了,我可太喜歡最後他不停挑綠色紙花的認真勁兒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也是經常神遊天外、胡思亂想、鑽牛角尖,雖然大多毫無意義,卻是長大後再也找不回來的狀态。

成熟意味着規訓,意義代表着目的……

所以,做朱同不好嗎?我相信,總有人或多或少還保留着童年時的超能力——你的還沒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