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做了一个梦,做完,心里舒畅好多,万物明朗,生息清新,不错的天气,不错的心情,焕然一新。

容我卖个关子,我写影评似乎向来铺垫很多,不然就顾左右而言他,总不会完全回到题目上,最严重的是,不会客观,要写感性的情感表达。原谅我每次写影评都跟写日记一样。

晚上躺在床上,新海诚的作品除了壁纸般的画质极为可称道外,还有一系列的主题曲。渐渐我回去了过去的日子,列表流转到《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我想起了《秒速五厘米》

今天时间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再刷一遍,我很喜欢这套短片,潺潺流水般的叙事结构,静静倾诉 与《爱在》三部曲的叙述方式毫不干系,却带给我相似的暗示岁月静好,安享生活价值与意义的倡议。

即使两者的题材都是关于爱情的。

我不避讳这一话题,有避讳的意图其实也不因为这个主题太老套,不过是自己的单身狗属性开被动,所有甜甜的爱情都艳羡,到自己身上又有贤者模式霸体,世俗的欲望渐渐避我远去,清心寡欲,不搞事业不咸鱼,可难逃庸俗与被批驳,不如邪魅狂狷。

《爱在》第一部我其实是极喜欢的,从前就想写一本书,两个人在一列未著名起点终点的列车上攀谈,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话题却未见中断。这个想法还是很早很早以前了,那时候大陆的同胞们还没有普及“腐”和“耽美”这些词汇的含义以及实践意义,而我这个天才小脑瓜就已经想到要写两位男士的精神浪漫了,也许会有前段时间回想起马克吐温的《与移风易俗者同行》有关吧。

一场普普通通的邂逅,其实随时可以发生,我也是经常为穷游吃好吃的省旅费而坐绿皮车的人,遇到过好多江湖朋友,不过大多数有了联系方式也不联系,等于杳无音信。相比男女主这样的际遇,不是说不会发生,只不过需要更对的命运或是幸运,对于更多的朋友来说,是需要勇敢的。

维也纳,巴黎,希腊伯罗奔尼撒,这些地方我的确心向往之,可是我也知道,我并不具备可以随时请个长假打飞的现在就去的资本二代自生条件。所以即使是我这样理想化的人都懂得顺其自然,爱情为什么不是呢?

对的人需要等。如果不对就像男主一样,得过且过组建家庭,其实未免不是好事,可时间不会一直等你,无可奈何或许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不过安定下来,《爱在》二里男主也很接受甚至享受这个生活状态,难说会不开心。可是我还是会说,对的人不需要等,ta一定会来的,如果没有,要么是已经错过了,要么世上就没有那个ta,守着ta一定会来的意识,其实是在等自己释然,这样又何尝不是等到了。

我跟一个朋友说一定这个概念,我好像从来都说不清楚,以至于她觉得我很矛盾,一边说自己很理性,不喜欢太绝对,一边又说着一定怎样怎样。我有自己的逻辑想解释清楚,却并不清晰。如果现在再讲一遍,我想我会说相当闪烁其词的话,可正是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话,才是真正的答案,才是要说的。

我不过是活给自己看了多一点。

最可怕的事是感情里自己习惯性感动自己,而没有这些,又有什么感情可言呢。

《爱在》一二授我以支离,你会看懂一面对的不是现实,而是简单的爱情邂逅,而二又不一样,他们已然面对这个世界的困顿,没有从前那么多可以抛开的为所欲为的筹码,甚至透露的是壮志未酬层面的生活不如意,再有着关于相似从前一中的世界的思考,又寒暄着过去。如果说一是初高中简单平凡的爱情,那么二就是大学研究生还要思虑未来发展的爱情。

为什么《爱在》三部曲是五星呢?他们在平凡基础上平等的谈话已经足够触动影迷的心了,并不需要太多故事,只是灵魂的交流,话语间透露出不同阶段面临的爱情与现实,足够真实,却又属于大多数人达不到却梦想拥有灵魂伴侣有机会这样的理想状态,可以说,也许是一个不凡的梦了。

三为什么不一样?我另外还有一个朋友跟我谈起过,恐惧于三后来的婚后生活,竟像极了七年之痒。最后的桥段,我在父母身上找到了类似的影子,可我不觉得是坏事,要没有这样的日子,生活永远停滞不前,如果不能用矫枉才能过正形容,只能期待以浴火重生除旧迎新来形容。三是爱情的另一种模样没错,每次我看到老爹小妈像这种场景吵起来时,我和我姐总会默默看热闹,觉得他们只不过是太爱对方,又换了一种方式表达,老爹依旧宠溺小妈,而我俩不过又是在吃狗粮。

我们不能因为未来充满危机就停滞不前不是吗,走下去才能见到的,并不一定那么糟,所遇良人并不一定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所以我还会说,顺其自然吧。

我本来想留着这一部许多年后看的,只不过,故事要终结的时候总是要终结,多年以后当然可以说好久不见,只是只能算作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们回到《秒速五厘米》,如果说我这段时间不适合探讨究竟是天降好还是竹马好这个话题,那么一定是我不配。

我们高中的时候,需要背成语释意,每天老师都有安排的任务都抽查,因为我语文好,又是语文组红人,老师几乎从来不抽查我。而那次我的某任同桌突然问我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的意思吗。我说当然。

于是我错了。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没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