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姻中夫妻分工和家庭地位的倒置,這是很巧妙的設定。如果同情丈夫一秒,那麼很自然就會想到,過去千千萬萬的女性都曾面臨這種處境。

為什麼這反而更凸顯惠勒的魅力呢?

她的強大存在于現世的父權制中,這才難得;她的争議行為和傳統婚姻中男性的行為并不一樣;我們也不需要一個完美女性來為女性主義代言,這樣的女性主義未免門檻太高。

争吵中她的語言仍然富有邏輯,可以說很尖銳,但都是真話,她對丈夫的審判是站在人的角度,她從未對丈夫說過男性就該如何的言論;她的婚外性也是一種解決方式,丈夫從為兒子失明内疚後便再也不同她做愛;完美主義者的丈夫對自己作品不滿意而放棄了寫作,她看到一些想法很有意思,便征求同意後寫成小說出版,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作家。

也許有争議,但人為什麼一定要面面俱到、甚至于犧牲自己成全大局呢(往常都是女性做這種事)?她從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的姿态、庭審結束後坐在床上吃薯片的樣子,都體現了她的自愛、她将自己視為人生主人,而不是乞求别人給她更多時間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