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價值觀在一種并不挑釁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做了溫和的,彬彬有禮,堅決,又清新脫俗的挑戰。

中國一定會到這個階段——“單身社會”真正意義上來臨,不再用婚姻束縛女性,女性友誼在人際關系裡越來越重要(男性夥伴友誼也同樣),個體的選擇被尊重,成功學消失,這隻是時間問題。

(一)女性作為“社會個體”

這部劇故事的最大亮點,是從女性的内部世界的視點寫女性,沒有寫國劇常見的狗血情節,外部婚育壓力,戀愛煩惱,跳脫出了規範框定女性的常規參照物,一下子脫穎而出,看得神清氣爽。

故事裡結婚的女性,提起婚姻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并不是重心和全部。麻美爸媽、姐姐,身邊好友,從來沒有打聽過她的戀愛婚育,從來不催婚,把女性當做和男性一樣的社會人,而不是生育媒介,妻子、母親、姐妹、女兒這種家庭構成的功能性角色。

遇到了已婚渣男的玲奈,和愛唱歌的小福同學婚姻出問題的那個女孩兒,還有化妝師女同學,以及男友出軌的真裡,這些女性在感情問題上不拉拉扯扯,基本上都很果斷,也不會在口頭上以婚姻戀愛男人為中心,滿足虛榮心。這才是新女性的樣子,和《欲望都市》裡老一輩的先鋒女性相比,這些女孩兒更不會用婚姻、親密關系來定義和尋找自己。

僅僅是這一點,已經甩掉了國劇多少屆世界杯決賽圈。國劇的女性要麼圍繞男性,要麼圍繞象征男性陽物的權力/财富,獨立女性的形象要麼霸道女總裁,風風火火,眼睛殺人,要麼就是争取給男人生兒子的KPI,要麼就是大戰小三,打響大奶保衛戰;女性,還沒有學會獨立地觀察自己,看待自己,總是把自己當做參照物,需要各種頭銜獲得價值感和安全感。

(二)女性友誼賽高

這部劇另一個亮點,是寫了女性友誼賽高的價值觀。既然跳脫出了兩性關系的魔掌,那麼女性之間的友誼成為在家庭之外的情感指點支點,看完了,我會覺得,女人可以不結婚,但不能沒有女性朋友,可以相伴一生,白頭到老,理解和尊重你,愛護你,不會嫉妒你,關鍵時刻全力地幫助你,甚至為了朋友放棄重生為人的機會,回到原來的人生。

不是因為愛情,親密關系,而是因為同為女性,共同成長的友誼比愛情關系更可靠。當然,這部劇仍然是童話一樣地處理生活中的沖突和問題。這裡的女性之間都如此坦誠,沒有心機算計,沒有利用和嫉妒,特别感動人。我完全相信,女性之間可以有這種維持一輩子的友誼。

脫離了家庭關系的責任義務,親密關系的占有控制,而友誼關系那種适度的距離感,親密感,會成為血緣關系之外,支撐人和人之間聯系紐帶的最重要關系,至少對于女性來說是這樣。

當你老了,有家庭和孩子不一定會有用,他們可能真的不會管你,或者管不了你,而女性朋友,生命周期軌迹一緻,卻可以相伴到老。日本社會老齡化後的一種人際關系趨勢,将來也會是中國社會的趨勢。年輕一代長大了,願意為自己的人生付出時間,不太會願意陪伴父母養老,伴侶身體或許還不如你,而親密的彼此信任的夥伴關系,更适合相伴養老。

最後一幕,主人公成了耄耋之年的老太太,仍然在一起有說有笑,來世投胎成鴿子還是在一起,真的很美好。日本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才會産生這樣的電視劇,思考的這些問題。

中國一定會到這個階段——單身社會真正意義上來臨,不再用婚姻束縛女性,女性友誼在人際關系裡越來越重要(男性夥伴友誼也同樣),這隻是時間問題。

(三)被尊重的兒童

第三個感受是麻美同學父母的教育觀念。在好幾輪人生中,他們從來沒有幹預或者阻礙過麻美的職業選擇,也沒有給麻美學業目标,學習好或者學習一般,父母都很支持她。有一輪麻美是學霸,父母也沒有因此冷落妹妹,他們非常包容和尊重孩子。這一點太難得了好嗎?

多少孩子的父母喜歡給孩子選大學專業,選大學的城市,甚至研究生的專業,強勢幹預孩子的人生。這非常可怕!

這部劇裡的父母真是人間理想,愛護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每個選擇都全力支持,躬身相送,也會誇獎和鼓勵。麻美的原生家庭簡直是夢幻組合。

就算是反複重啟,也願意回到這樣的爸媽身邊啊。這不是煽情時候說的話,這是讓觀衆也能感受到的投胎幸運。

(四)人生意義的重新定義

第四輪人生,麻美當了科學家,發表了醫學方面的論文;第五輪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不是錯過了這篇論文,那就不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了。結果她一查,才知道同事們已經發表了論文,早就發現了緻病的細菌。太喜歡這段情節了。

編劇想告訴我們,個體雖然很重要,但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在崗位上運行,沒有你事情照樣也可以做出來,既然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那麼也沒有那麼多英雄和成功人士,社會并不需要那麼多過度神話的精英。如果這種精英本身就是一種僞命題,那麼追求成為精英的成功學,也就毫無意義。

人生的意義還不如吃好飯,對待好身邊的人,做好每一件工作的瑣事,社會自然可以良好運行。社會改變依靠着社會運行中偶然的合力,就像在實驗室裡每天的重複工作,某一天就忽然成功了,而并不靠某個個體的單獨的行動。

這部劇寫了每個人職業選擇的平等性,職業選擇和價值感高低的關聯就不再那麼刺眼。

最後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做個快樂的普通人,社會價值平均化,整體社會可以維持穩定。而不是用階級差異,制造權力空間,用成功學激勵和壓榨普通人打雞血,維持社會生産。

這部劇裡能看到日本社會運行的智慧,普通人可以有的價值感——當幼兒園老師,普通公務員、藥劑師、KTV店員,和所謂光鮮的職業——電視劇制片人,科學家,飛行員的價值感,在故事裡被消弭了差異感,他們都是不同的工作而已,融化了現實社會裡的階層差異,收入差異。現實中,日本社會當然有階級差異,這部劇簡單化了社會差異,回避了現實中根本無解的一些難題。本劇的先鋒性是設計了一種理想方式——一個社會要怎樣看待不同的職業,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同等的價值感。

人生意義就是個人的社會價值沒有那麼無比重要,女性的婚姻戀愛沒有那麼優先,重要的事情總會有人去做,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

編劇就是給出一個社會問題解決方案,多麼治愈。

中國社會競争慘烈,人們追求成為精英,追求成功,追求成為人上人,所以《重啟人生》的故事宇宙在我看來實在很治愈。如果能夠那樣,該多好,凡事都不用那麼卷了,也不用大家磕得頭破血流去搶一個機會。

《重啟人生》故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女性可以作為“社會個體”,獲得更多的尊重和選擇的自由,不管是女性還是兒童,原來控制社會運行的父權體制在悄然解體。雖然和現實比照,這部劇還是一個童話,但我服氣日本編劇的這份對理想社會的想象力,也相信這樣的時代一定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