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完了中國奇譚的第六集,網上叫罵一片,不難理解,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太過優秀,迎合了大部分人的情感需要,無論是畫風,音樂,故事情節等多方面都很出彩。但是到了後幾級,從第二季《鵝鵝鵝》開始,覺得看不懂了,其内容抽象了許多,晦澀了許多。讓廣大觀衆産生了反差,并且每集導演不同,重口難調。并且包含的元素,風格,内容,價值觀等也都不相同。依據不同觀衆的口味喜好,個人價值判斷和成長經曆,觀影過後難免産生不同的聲音。
當你認為他人不可理喻時,他人也會如此審視你。
太多的人說,《中國奇譚》既不中國,也不奇譚。的确有失偏頗,中國很大,國人很多,住在東北的國人是中國人,住在西藏新疆廣東上海的也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僅僅隻有那些傳統文化,文化不應該被打上限制的标簽。中華民族文化就是“中國人的文化”,由人産生,傳承,發揚。來源于群衆生活,服務于群衆生活。
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因為日耳曼人被煽動覺得自己種族優越,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因為美國白人覺得自己優越曾經壓榨黑人的血汗。因此,面對文化我認為理智的去看待是最好的。不要人雲亦雲,學會聽反對意見。到這并不意味着喪失判斷的原則,每個人都擁有評論影片好壞的權利,而關鍵在于,你怎麼看,你看出了什麼?以及你有沒有看。有的朋友會先看一看介紹,看一看影評,看一看短視頻片段去找片子看,然後根據剪輯者鋪好的路去走一遍亦或是不走,但那都不是自己“看”的,主觀能動性打壓,自己的思考就減少了。
所以,中國奇譚,說白了他就是一部動畫片,裡面涉及了不少經典的,有典型中國特征的志怪故事,不要帶着有色眼鏡去觀看五顔六色的東西。記住,他僅僅是一部影片,也僅僅是一部影片。
很欣慰你能看到這裡,其實,中國奇譚的上映我認為對于中國動漫發展有些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文化越來越多元了,文藝工作者對生活的體察更進一步,通過影片也能實實在在看到時代的變化,文化的複興。
願你能包容的對待這部國漫,爛劇很多,《中國奇譚》還排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