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一片承載了幾代中國航天人光榮與夢想的土地。它見證了中國航天一次次地載着星辰大海的中國夢飛向太空,卻也經曆了中國航天史上最意外的一次挫折。

1996年2月1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我國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的首飛。随着倒計時的結束,長三乙從飛向天空,僅僅幾秒鐘之後,它就脫離了預定路線撞向了不遠處的山坡。火箭在山坡上爆炸,熊熊烈火仿佛炙烤着基地上每個人的心。

這是電視劇《問天》開場的一段鏡頭,驚心動魄的場面令觀衆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置身這場全球直播的火箭發射現場,内心跟着這些航天前輩們備受煎熬。

電視劇《問天》是一部緻敬中國航天人的作品,以藝術化的形式講述航天故事,塑造了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群像。

在上文描述的開場劇情中,短短一集的時間裡,已經展開了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的群像,叙事手法的利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對于李院士的刻畫,複雜的情緒通過簡單的對話和動作傳遞出來,發射失利後李院士困惑不解地叩問“為什麼”,一夜白頭的他令人心疼不已。短短幾分鐘的戲份裡,人物情緒過山車似的跌宕起伏,引發觀衆共情。

...

關于中國航天,近些年來我們聽到的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宮空間站等一系列成功,讓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強國。

但哪怕是在僅僅二十多年前《問天》的故事開始的那個年代,劇中人物李院士、顧院長,還有以方嘯天為代表的年輕航天人,面對的幾乎是一窮二白的茫茫戈壁灘。長三乙發射失敗後,當時現實中的研究人員們是點着蠟燭開着應急燈連夜尋求答案的。

《問天》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中國航天人從這裡踏上奮進之路。

這部劇能夠吸引觀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劇中人物雖然可以稱為“英雄人物群像”,但卻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三代航天人中都有聚焦的代表人物。同時角色還跳脫了刻闆的“科學家”嚴肅形象,在緊湊的航天大事件之中,創作者巧妙地插入了人物的家庭、情感生活,并且賦予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人物形象的立體,也是該劇引人入勝的重要原因。

...

如此一來,觀衆就很容易投入到劇情當中。而随着劇情的展開,從長三乙的發射失利,到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再到國際衛星聯合組織會議上,中國代表運籌帷幄的“頻段争奪戰”,《問天》的劇情走出了上揚的情緒曲線,讓觀衆也仿佛跟着中國航天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克服,一步步地邁向浩瀚的星空。

而在已播出劇情中埋藏下的暗線,比如方嘯天的飛行員哥哥受訓成為航天員,相信随着劇情發展,還會為我們展開中國航天更燦爛榮耀的那些瞬間。

今日的中國航天,有全球唯二的空間站,可以在遙遠的太空中遙望我們所生活的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有嫦娥探索神秘的“月之暗面”,并帶回了珍貴的月壤。中國宇航員工作的身影和腳步,正是從當年點着蠟燭的那一個個不眠之夜,邁向了浩瀚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