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球的運動》的超感性漫評,微量劇透不影響觀看

...

假如在十五世紀的山坡,擡頭仰望夜空,還沒有被污染的大氣,大概星星有很多。受宇宙的感動而滑落的淚會違反重力飄起,飛向天空,變成一顆星星,照耀着後人。這滴淚有一個名字,叫做信仰。
《地》真是一個充滿了神性的故事,撬動土地,顯露從地核中滾滾流出的集體潛意識河流。創作是在虛構中無限接近真實,而故事的主角們正是如此:因為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凡人,所以沒有金手指可以一路暢通無阻,也沒有迎刃而解難題最後成功。也因為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凡人,所以才讓這個故事充滿神性般的偉大。
我知道我會滅亡,所以我在真理中尋求永恒。
我知道我會滅亡,但是我無法掩蓋對真理的渴望。
《地。》是關于真理的頌歌,也是普羅米修斯取火般的史詩。

十五歲的柯希莫翻身上樹,成為了卡爾維諾筆下《樹上的男爵》。十二歲的拉法爾舉起星盤,成為了魚豐筆下的殉道者。人類身上的神性總在追逐真理的過程中顯現,正如史鐵生所說:“他知道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為何而燃燒,那不是為了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戰敗,而是為了有機會向諸神炫耀人類的不屈,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敢于反抗命運的不公,這就是人類的贊歌。
主角們在教會地心說的恐怖統治下舉步維艱地推進着地動說的建立與發展,被處以極刑,被殺害親人,被迫觀看對同伴的嚴刑逼供……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反抗戰争。
但他們要做的就是在不可能中找到那微乎其微的可能,然後在真理的祭壇獻上生命。
這是一部文本量巨大的漫畫作品,主角們無時不刻在進行着觀點的碰撞,對生命的探讨,雖然是以十五世紀的歐洲為背景,卻沒有任何代入不了的地方,我想大概是因為主角們追逐真理的模樣太過于動人吧,以至于看的時候真的來來回回哭了很多次。

這是一個适合愛仰望天空的人的故事,寫滿了傷感、痛苦,還有希望。一把被稱為異端的野火傳了千年,燒了千年,直到它的傷痕被曆史撫正,被稱為學說。

至少我們還有希望,至少我們還有仰望天空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