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周左右時間,終于追完《我是刑警》,盡管被這部劇取的地名搞得雲裡霧裡,但我依然覺得這是部不可多得的好劇!
1. 反個人英雄主義叙事,突出基層民警。
剛開始看海報想着男一秦川(于和偉),男二陶維志(富大龍),都是我喜歡的演員。可沒想到看着看着卻發現,第一案之後,秦川慢慢淪為配角了,而陶隊更是在30集之後才出場。要案的偵破部署是秦川牽頭負責,但故事的高光點卻獨屬于劇中的很多基層民警。我不會忘記:倒在雪地裡的葉茂生、坐輪椅的胡兵、看視頻的小鄧、比對指紋的楊小潔,為了破案跑遍全國的陶維志,為了破兩案而從警的顧文龍,困在案情裡的老範等等。沒有那些很刻意的戲劇化渲染,隻要單純把這些基層民警辦案的不易展現出來,就足以打動人心。
2. 飾演罪犯的全是演技派,但不搶戲。
很驚喜在這部劇裡看到了衆多實力派來演犯罪嫌疑人,比如李泓良、胡明、王茂蕾等。特别是胡明飾演的張克寒,有幾場戲看得真叫人後怕。這樣的角色塑造能力很容易讓觀衆共情,成為劇的亮點。但編劇在寫故事的時候,重點刻畫的是罪犯的惡,沒有寫他的前史來營造他的可恨又可憐,沒有造成視點錯位。這點在刑偵劇裡很重要,不共情反派,就是對辦案民警,甚至是犧牲警察的最大尊重。
3. 故事紮實緊湊,38集講了15個案子。
一般刑偵劇都是以單元劇的形式,一兩集講一個案子,一部劇穿插一個大案。但本劇一共38集卻講了15個案子,叙事效率很高,内容的充實度也不錯。抛開一些簡單案子,這部劇重點呈現的是鶴崗煤礦持槍搶劫案、周克華案、凱裡爆炸案、凱裡兩案、三姐妹被害案、白銀案。這些案子每個單拎出來都能拍成電影,很佩服編劇能把這麼多案子、人物,有條理的攢在一部劇裡。
所以,這樣真實複雜的群像劇,能多來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