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今年的韓國電影,雖然大大小小出現不少有着“爆款”之相的作品,但基本上全部撲街。
宋仲基、金泰梨主演的科幻片《勝利号》,打着重工業科幻的幌子,實則給出了一個劇情不合格的殘次品;孔劉、樸寶劍主演的《徐福》意欲走高概念科幻路子,隻可惜圖有概念,劇情張力和剪輯節奏一塌糊塗,讓人昏昏欲睡。
倒是李濬益執導、薛景求主演的黑白文藝片《茲山魚譜》,在溫吞的文人情懷和激烈的韓國近代化求變思想中,讓人難得地感受到一絲欣喜。
所幸,相比于韓影的凋敝,韓劇市場卻屢出佳作。李昇基主演的《窺探》,用幾乎集集反轉的劇情,将殺人兇手到底是誰的念詞唱到極緻;而有着巨大年齡差組合的《如蝶翩翩》,又将芭蕾舞的治愈能力表現地别開生面。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劇迷都将今年的這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視作豐收之年。
其中,成功奪得最佳電視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的《怪物》,用一對雙男主模式,将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講述得絲絲入扣。人性的變化和層次感成為本劇的最大亮點,也助其評分從最初的7點多,一路攀升到8.3分。
而拿到最佳女主角獎的《頂樓》,不但在收視率上順利突破20%,成為全年的熱門韓劇。其關鍵則在于,它用極緻的狗血劇情和奢侈的外表引發了怪異口碑,讓劇迷們吐槽不斷卻又欲罷不能,甚至還在微博屢上熱搜榜單。
前不久,在網飛上線的10集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成為今年的又一部口碑之作。豆瓣開分9.0,攀升至如今的9.2;IMDb也同樣給出9.0的高分評價。
甚至有網友感慨道:韓國電視劇這麼拍,日劇這麼活?
确實,《我是遺物整理師》在題材上與日本影視劇中的死亡藝術有着很強的親緣性。該劇講述的是亡者過世後,主角們為其整理遺物的故事,他們即所謂的“遺物整理師”。
而在劇情的氣質上,本劇也是抓得死死的。讓觀衆感動流淚已經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更想追求的乃是讓大家看完之後,更珍惜眼前生活的治愈力。
該劇改編自韓國的遺物整理師金玺别的散文集《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金玺别原本是一名禮儀師,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幫助逝者整理遺物,從此走上了職業遺物整理師的道路。
而此後的十餘年,他一直為因自殺、孤獨死亡或兇殺而死去的逝者們整理遺物,并将自己在整理過程當中的所見所聞付諸筆端,寫下了這本散文集。
劇集一開始,韓家兩父子——韓靜佑、韓可魯所從事的便是金玺别的工作。他們一旦接到“整理請求”,便準備好各類工具趕赴逝者居所,展開細緻而極富人性的整理與清潔。
韓靜佑是個喪妻多年的單身父親,對兒子韓可魯體貼入微,在照顧其起居飲食同時,更窮盡各種辦法鼓勵兒子勇敢生活。
因為,雖然可魯已經是個20歲的大小夥子,但由于身患阿斯伯格綜合症(參考《雨人》達斯汀·霍夫曼的角色),他幾乎沒有情商,很難和陌生人進行溝通。
但是,相比于一般的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可魯有一項讓人歎為觀止的技能——超強的記憶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比如影片開頭,他在海洋館中欣賞魚群時,能夠快速說出每種魚的數量變化和疾病與否。這連海洋館的工作人員都做不到。
他們父子二人相互搭配,整理亡者遺物。一個是對人情世故報以溫柔的體貼,另一個是對每處細節都絕不放過。韓式父子開設的這家“天堂移居”,為每一位逝者帶來最人性的關懷。
在世人印象中,一般的遺物整理者,看到發出異味、甚至有屍體粘液的房間時,隻會将所有值錢的物件拾掇出來交給死者的家屬,其餘的個人物品則統統裝入垃圾袋扔掉。
但韓靜佑卻始終尊重每一位逝者的生命尊嚴,并且都會将他們視為“寄托着逝者記憶”的物件,交到相關親屬的手中。
所以,每一次的遺物整理,其實都是一次亡靈儀式。在整理正式開始之前,他們都會先閉上眼睛,然後念上一段悼詞:XXX先生/女士,您于某年某月某日去世,我是“天堂移居”的韓靜佑/韓可魯,現在開始,我們将幫助您完成最後一次搬家。
随後,便開始将合影照片、信件、具有私人記憶的物品,以及無法交付給親朋好友的東西都整理好,再放入到一個黃色的盒子中,寫上逝者名字。下面附有一行小字:願逝者安息。
期間父子二人還會憑借逝者的這些物品,猜想其生前往事,對這個人的秉性、習慣和性格進行談論。甚至于,讓逝者的親屬們得以了解那些被隐去的“秘密”。
比如第一集中,死者是一名勤工儉學的男青年,為了能夠重新考上大學,他在工廠不分晝夜地上班,結果卻因工傷緻死。
死後,他不但沒有得到工廠應付的賠償,還被上司埋怨。當韓靜佑看到這家血汗工廠的醜惡行為後,他提示死者的聾啞母親,自己可以幫她做轉述,說出她想說的話。
而人性的惡意與善良,自私與大愛,都在此得以呈現。
然而,在第一集片尾,韓靜佑便因病去世。他将唯一的兒子交給了多年未見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曹尚久,希望他能夠成為可魯的新監護人。
曹尚久和韓靜佑截然不同,他從小開始便遭受着父親永不停歇的家暴。即使父親死後,本來承諾要照顧他的哥哥,也因故無法趕來,造成誤會,隔閡很深。以至于韓靜佑死後,曹尚久依然無法原諒他。
所以,面對需要照顧可魯的監護人職責,曹尚久隻是為了從中套取韓家的那套宅邸,以及可魯名下數量可觀的遺産。對于可魯這個有着重度潔癖和強迫症的侄子,他毫不在乎。
前科累累、生性粗粝的拳手曹尚久,能夠被可魯的純真善良改造嗎?這是本劇的又一大看點。
在監護人職責的約定下,曹尚久便随着可魯一起重啟“天堂移居”的工作。本劇的主體部分,便是幾乎每集都會講述一樁遺物整理的故事,不同人的離世映照出的是不同死因的悲劇性。
比如第三集中,一位患有老年癡呆症的奶奶在破舊不堪的小屋中去世,死後一個月才被人發現,身上早就潰爛不堪,周遭遍布蛆蟲,着實慘不忍睹。
但這位老者并非沒有親人,隻不過她的兒子和媳婦從來都不關心她的生活,一年十二個月隻露過幾面,而且都是為了老人留下的那一點點錢财。
因此,當發現老人慘死之後,兒子和媳婦最關心的便是存折和現金。隻不過由于屋内屍臭味實在太大,他們無法容忍,才叫來韓可魯整理收拾。
老人的确留下了一些散碎的錢财,卻都墊在席子下藏着,被屍體粘液浸染得面目全非。但也正是這些紙币,加上老人的一些雜物,讓可魯逐漸發現了一樁秘密。
原來,老人從2019到2020年期間,每天都會從銀行取出五萬韓元,一共取了123次。而她平生最大的心願,便是去西裝店為兒子訂制一身體面的西裝。
因為當年兒子剛工作時,曾用第一筆工資為母親買了一件保暖内衣,這件事成為老人家一生的驕傲和溫暖。那時,老人也曾向兒子承諾,以後會為他訂制一件西裝。而兒子為她買的那件保暖内衣,老人視若珍寶,竟到死都未曾拆過。
其實兒子并非本性為惡,母親也并不是在故意防範着兒子和兒媳。親情中的那些愛與恨、喜與怒,借由這件保暖内衣和那件男士西裝,催人淚下。
再比如第五集中,舍己救人的急診科醫生意外死去。可魯在整理其遺物時,發現了他為愛人所寫的一封信件,而當可魯告知其父母時,信件卻被燒毀。
甚至可魯還被逝者的父母呵斥,不要插手瞎管閑事。幸而可魯堅持層層排查,最終才得以将信件轉交給了逝者的戀人。
原來,逝者是一位男同性戀,曾與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有着親密的過往。他們本該令人豔羨的美好愛情,卻因男醫生父母的強行阻撓,最終被迫拆散。
而一直對男醫生心懷怨怼的演奏家,從可魯口中得知戀人死去時,他瞬間痛徹心扉。更為重要的是,可魯将那封被燒毀的信件的内容,以及男醫生多年的心結,都告知了演奏家。從而讓這對可憐的同性戀人,雖然陰陽相隔,但卻終于心意相通。
類似這樣的死亡事件,在《我是遺物整理師》中,如同一幅幅催淚又治愈的風景畫,讓人體味到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是如此獨特,他們對于生者的意義又是如此的不可代替。
而這些暖心的故事又不止于治愈和催淚,它們更劍指韓國社會的頑疾病竈。第一集中,因工傷病亡的青年,折射出韓國血汗工廠的無情壓榨與醜惡嘴臉;第三集中,老母親的孤獨去世和無人照料,則将下一代兒女的贍養缺席、恻隐缺失等社會現狀表現得入木三分。
第四集說的是單身女孩所面臨的潛在危險;第五集是韓國同性戀的生存困境;第六集是為老無所依的下層民衆而唱的一曲詠歎調;第九集則揭開了韓國上世紀“孤兒潮”的痛心過往。
每一集對于傷痛的治愈,所伴随的都是普遍存在的尖銳的社會問題。而這些設定都讓本劇顯得既紮實又痛感十足。而正因如此,《我是遺物整理師》中的每一個淚點,都伴随着濃郁的生活苦澀;每一次治愈,都讓人對現實的磨難多了一份勇氣。
除卻主線故事别開生面,劇中幾位主人公以及他們之間的羁絆,同樣感人肺腑。更進一步來說,這種動容主要發生在幾對男性的親情之間。
首先是兩對兄弟的關系。一是曹尚久和哥哥韓靜佑,兩人雖然同母異父,但在父親暴戾粗魯的淫威之下,他們結成了最為牢固的親情羁絆。
韓靜佑本打算在弟弟生日那天,将他帶走撫養,并且特意為他準備了生日節目和禮物。卻意外遭遇了1995年三豐百貨商場的坍塌事件,韓靜佑被困住,沒能接成苦等三天的弟弟。
最終,兄弟之間的誤解竟然長達二十多年,即使當韓靜佑找到曹尚久,後者也不願見他。直到曹尚久在可魯的一次出行打卡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這些年間,哥哥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當年所虧欠的承諾。
遊樂場的每一項活動,零食店的每一次兜轉,其實都并不是曹尚久在陪着可魯嬉戲,而是可魯在替逝去的父親陪着叔叔完成那些兒時的心願。
另一對兄弟關系則是曹尚久和金秀澈。因為一次街頭霸淩,尚在上學的金秀澈被數名混混毆打,險些喪命。幸而曹尚久路過将其救下,從此兩人成為一對不是血親卻勝過血親的兄弟。
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曹尚久将自己未完成的夢,投射到金秀澈的身上。不管是一開始,他不願讓金秀澈和自己一樣學拳擊;還是學完拳擊之後,勸誡他去參加正規的全國大學生拳擊比賽,這些都是曹尚久的夢想。
可以說,曹尚久對于自己與韓靜佑的兄弟之情的失望,在金秀澈身上終于得到了彌補。
同樣的情感彌補,也體現在可魯失去父親韓靜佑後,從性格截然相反的叔叔曹尚久身上再次找到了父子情。而這也是劇中的第二層男性親情關系。隻不過主人公從曹尚久換成了可魯。
而不管是曹尚久還是可魯,兩人又都遺憾地失去了彼此生命中的至親——韓靜佑和金秀澈。對于一部講述為逝者整理遺物的劇集來說,這一劇情構造如同閉環,讓兩個人從“失去”到“重獲”,暗示着生命的消亡和重歸。
隻不過,失去的是肉體的生命,而重歸的是精神的陪伴。正如劇中一直提到的,即使你看不到某個人,也不代表那個人不在你身旁,隻要你記住他們,他們就不會消失。
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想要表達的,便是生命從來不曾消失,隻不過它們化成了生者的記憶而已。
作者| 花無宴;原創|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