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篇搖晃的鏡頭和路邊慌張的人群相互映襯,凸顯了緊張的氛圍,随後電影就進入到了一場拆彈劇情中,并以托馬斯的去世結束了這一段拆彈任務。從而引出了電影的主角詹姆斯,剛來的詹姆斯明顯帶着些美國人的傲慢進入到這片環境中,而他顯示的更輕松,和本地部隊的緊張形成鮮明的對比。前半段的本地人更像是危言聳聽,危險一直潛伏在身邊但并未表露,直到Cambridge去世惡魔才露出了真面目。而小貝克漢姆的離世也摧毀了詹姆斯的理性。情況也急轉直下,他沒有了之前的無往不利,也成為了本地拆彈部隊樣子。随着劇情的推進夜間的爆炸和火焰更塑造了一幅人間煉獄的場景。最後電影以詹姆斯從新投入新的戰役結束,而這次是365天。

電影才用了大量的手持攝像機拍攝,無時無刻不在搖晃的鏡頭,即表現了人物内心的慌張,也塑造了緊張的氛圍,同時也表露出一絲類紀錄片的既視感。

大量的主客觀鏡頭切換,也增加了更多的懸疑感。電影的也同時塑造了美國人和本地人的差異,一方面美軍似乎對所有本地人的生死有決定權,另外一方面拆彈過程中仿佛每個本地人都是罪犯,無時無刻不在威脅這主角的性命。這種抽離感和矛盾,體現在電影的每一處。

詹姆斯從自有的傲慢變成無力的過程,也是每個士兵在戰争面前所經曆的一切。電影借助拆彈部隊的嘴體現了個人生命在戰争中的渺小,和個人在面對戰争時的恐懼。随後更是用詹姆斯在美國家中的環境和戰地的割接感,進一步塑造了戰争的可怕之處,并表達了反戰的主題。電影全程沒有體現加害者,而都是以受害者的視角觀察着這一系列事件,值得觀衆思考的是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