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了四集,先下結論:本土化了,但沒有完全本土化,懸浮了,但沒有完全懸浮。

談翻拍劇就不得不談原作《龍櫻》,龍櫻1的設定是墊底差生1年逆襲考上東大,一貫的日式懸浮熱血爽劇套路,到了龍櫻2,編劇也知道1代過于誇張,給第二部的學生拉高了底子,一個文科天才,不用補習也能考上東大,一個偏科的理科天才(世俗意義上的真天才),還有一個成績不錯的學霸。看得出來,鳴龍少年裡的學生是混雜了龍櫻1+2的人設,再本土化改編。比如程雨杉,混的1代長澤雅美那個角色+2代志田彩良的角色,1代魚龍混雜的小型料理店背景(本土化為棋牌室),2代的家庭問題是父親不讓女兒讀書,覺得女兒高中畢業就該結婚,女人沒有高學曆的必要(本土化為重男輕女、繼父騷擾),以及文科天才(劇裡是數學天才)。

總的來說看了四集,鳴龍導演的鏡頭語言,一些本土化的細節,像是貼着“不是廁所”的那扇門,都是可圈可點的,這些本土化的改編,給了這部劇落地的現實感,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劇情質量,結局時我會給四????,但是由于原劇設定的懸浮,導緻翻拍也無法擺脫這個内核,有幾個設定放在國内是很違和的:

1.東大是自主招生,所以龍櫻裡的男主可以打報名信息差,可以根據出題人的喜好押題,可以請東大的老師來教學生,但這一點套到我國的高考,套到清北,就無法做到,導緻本來就懸浮的逆襲更加失真;

2.鳴龍裡男主開班,給11班的學生免學費,鳴龍裡目前“很窮+單科第一”“普通窮+數學天才”這種搭配的學生,照理說在遇到學費全免時,會珍惜這次機會,如果是“窮+成績差”的設定,那對11班不屑一顧才更好理解,學習天賦這東西隻要你有了,就很難說服自己放棄。當然,你也可以舉各種極端的例子說确實有這樣的人,但這種極端設定多了,同樣影響觀衆入戲。

我本人還是很喜歡這種題材的劇的,不然也不會龍櫻1、2都看了,日系爽劇嘛,熱血、爽就完事了。不過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就是鳴龍裡能談的,注定隻能是家庭矛盾、學校矛盾,更深層的問題沒法談。

放一個龍櫻2裡我覺得少數直擊痛點的台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