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确認時長:83分鐘,實際正片78分鐘左右。對于任何玩情感流的青春電影而言,太短了,很容易讓觀衆情緒跟不上劇中角色的情緒而産生割裂感。

參考一下比較同質的青春文藝感情戲的時長:

聲之形——129分鐘;

“胰髒”——108分鐘;

“朝花夕誓”——115分鐘;

你的名字——106分鐘;

“天空之藍”——108分鐘;

“貓面具”——104分鐘;

喬西的虎與魚——99分鐘;

讓我聆聽愛的歌聲——108分鐘;

“煙花”——90分鐘

雖然太長的不一定屌,但是短的容易出問題。尤其是這種青春文藝片,劇中男的女的多少都要沾點什麼毛病,不然沒法制造劇情沖突刻畫人物也就沒辦法講感情戲,畢竟總不可能拿80分鐘的時長給你拍成“鄉村愛情”,所以男女主勢必要光速摩擦火速升溫極速互愛,但一般觀衆是不太可能迅速get到角色短時間内升溫的點在哪裡,尤其是沒什麼想象力又不浪漫的成年人:“這個隧道怎麼實現願望的?”,“女主一開始憑什麼這麼拽?”,“怎麼不試一試開個載具進去?”,“隧道裡短信發不出去憑什麼後來又發出去了?”,“假人們,女主浪費這麼久時間拿個破壁傘等男主,純純的浪費青春啊”。怎麼問得出這些問題來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就說問得對不對吧。

“如何在有限的時長下盡可能合理得完成一部有原作的電影”,這是專業人士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即使是對此類題材的劇情十分寬容的我,也很難不發出疑問:每個情節之間跳這麼快真的合适嘛?由于沒有看過原作小說,我并不清楚原作的文字是怎麼推進劇情的,但我相信能被改電影的原作小說多少是有點東西的,不至于這麼趕着男女主推劇情吧。并且,有些轉折低能到屬于是“屁股一扭我就知道要拉什麼屎”的程度,看到男主父親想續弦那裡,後邊劇情基本上全都能給猜完了。

2. 電影好的地方還是有很多的,比如關于設定,“時間流速不同”這一點比起單純的“回到過去”、“靈魂穿越”之類的稍微好那麼一點;用短信互動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點,想象一下,明明一開始隻是随便和她互換了聯系方式,然後機緣巧合下必須要和她用短信交流,最後漸漸發展成了“每天會小小的期待一下短信内容”的那種過程。關于女主,我比較喜歡她的一些動作的特寫,一些特定角度的細節動作,一些足部的鏡頭等等,關于男主,我比較喜歡他的随身聽,中二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苦大仇深臉以及略顯幼稚的意氣用事。關于場景,姑且也能算他半個新海誠。關于男女主的互動場景,我喜歡的情節隻有兩處:“兩人第一次在隧道相遇”,以及,“在站台上重演借雨傘的場景”。其餘的什麼《水族館》、《來我家嗎?》、《煙火大會》、《六個半小時的親吻》等劇情單純是看得多了也就脫敏了。

3. 平心而論,如果是高中的我也許會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如同15年前我第一次看秒五的時候,畢竟高中生嘛,喜歡一點“青春傷痛”“無病呻吟”“文藝浪漫”的感覺也無可厚非,況且還是和美少女一起探索時空隧道最後美少女還等着和你在一起的結局,高中的我肯定一邊捂着眼流眼淚一邊寫一些紀念電影劇情的唯美“觀後感”。但是,我現在已經是個老東西了,拿這種東西來騙來偷襲實在是沒意思,因為我已經知道有很多作品好的情緒遞進和情節鋪墊不是這樣的,情感的發生和發展也不是這樣演的。此外,“等待換來了寶貴的重逢,堅持得到了幸福的結局”這種事情正因為在現實裡很難發生,所以才隻能在文藝作品裡被構建出來讓大家覺得這好像是件很浪漫很感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