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獲得的是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的類目,再加上片名帶土撥鼠這樣自帶萌點的小動物,以及海報也是治愈漫畫風,看之前有些先入為主的以為會一個類似《龍貓》一樣的表層溫馨治愈底層富含人生哲理的作品,看完之後發現完全是另一回事。

主線劇情并不複雜,但寓言性比較強,可能真正的兒童未必看得懂,反而是大人會更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東西。聽主創說本片獲得了一些官方在教育上資源上的支持,一開始覺得會不會太晦澀了,但是又想到教育的滞後性,也許十幾年後,被學校組織看這部電影的兒童在成年後的某個時刻突然意識到“原來小時候看的那部電影是這個意思”也未嘗不是一種閉環。

說回影片,能在片中感受到很多東西,感受到人性的最淳樸的善和最原始的惡,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和成長的遺憾;善則比如因為怕狼狗吃土撥鼠就去主動抓狼狗,因為擔心孫叔叔被狼吃就連夜去救他,惡則比如為了一個iPad就可以背叛朋友和信仰,因為不借iPad給同學們玩就被集體排擠;童年美好比如可以為了朋友能赢了跟自己的打賭而為他高興心甘情願給他買可樂,遺憾比如兩個好玩伴終于還是沉默再見。很奇怪,這些感受都是相互矛盾的,有型遇到路演場,于是鼓起勇氣問導演“您到底想讓我們感受到哪一個點?”導演說“溫暖”。這個答案真的太滿意,讓人豁然開朗。

有很多電影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側面,有的讓我們相信人性的善,有的讓我們唏噓人性的惡。但當鏡頭向後拉遠,才發現這個世界本就是有善有惡,有好有壞的,是和光同塵的。也有很多電影試圖讓觀衆感受到很多方面,但卻讓觀衆看的雲裡霧裡。本片的高明就在于,我把好的不好的美的醜的善的惡的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拍給你看,你不用糾結到底相信哪一個面,因為這些都是世界的本來面貌,都是真實的,都是可以相信的。但是即便如此,這個世界依然值得我們去熱愛,生活就是要感受善與惡美與醜才完整才真實才立體。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故事過于寓言化,小男孩幫人抓走土撥鼠之後就召喚不出土撥鼠了,反派孫悟空叔叔也給了一個可以原諒的理由,小男倒賣野生動物是步了他爸爸的後塵,過于“善有善報”和“皆大歡喜”,影片中連成年人都覺得殺害野生動物是可恥可惡的道德敗壞行為,小男孩的爸爸殺害野生動物而摔死,成了同齡人之間嘲笑他的理由,也因此媽媽要點長明燈(類似)爺爺要刻瑪尼堆來“贖罪”等設定,雖然能理解是想表現藏族人民的淳樸性格和對于信仰的純粹崇拜,但也稍顯刻意了。當然别忘了這是導演的處女座,有不足之處也很正常,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