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十年,韓國人終于把李舜臣主導的三次戰役拍全了。

李舜臣是朝鮮曆史上拿的出手的僅有的幾位将領之一,或者可以說他是朝鮮第一名将,否則現在韓國人也不會把他的塑像放的首爾釜山到處都是。

他的一生,出彩不過十幾年,概括下來無非三戰:閑山島、鳴梁海、露梁海。

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也就是成名作閑山島之戰,我就不說哪一年了說了你也記不住,其實是我也記不住了。是在明朝,我們這邊是萬曆爺,日本那邊是豐臣秀吉,朝鮮的皇帝……不重要。

這是為數不多的一次朝鮮水師和日本海軍的正面列陣交鋒。為啥朝鮮的叫水師,日本叫海軍?那是因為,朝鮮那時候沒多少能出海的戰船,大都是适合内河或近海航行的平底船:而日本方面卻都是貨真價實的V型船底,且吃水深的遠洋船隊,當然,日本所謂海軍,也大都是海盜出身,航海經驗是有的,武器裝備是冷的,跟當時明朝的無敵艦隊沒的比。

本片裡也算尊重曆史,中朝軍隊這邊普遍裝備各式各樣的火器,而日軍還是主要靠登船拼刺刀,僅有的火炮,還是“從朝軍繳獲”的。

閑山島一戰成名的除了李舜臣還有一樣,就是龜船。這玩意兒實在高級,現在看來它更像一種全封閉裝甲船,是朝鮮水軍基本構成“闆屋船”改造來的,(但龜船絕不是李舜臣的發明,他頂多是升級改進了一下)。曾經在首爾某博物館裡見過一個複原模型,船為方形,看上去黑漆麻烏的很低調,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快速突擊,直接沖上去近戰,除了以帆為動力以外還配備大量槳手,轉彎靈活,可以在敵人大型艦船之間任意穿梭。船首有一隻巨錨,四個方向全都有大小火炮,船身表面覆蓋片裝鐵甲,最缺德的是鐵甲間隙還豎着一根根帶鈎的鐵刺……

總之這東西就是為了被包圍設計的,試想一下一旦沖進敵陣,可以用船頭的鐵錨撞(撞擊是那時候時候水戰的主要手段),可以四下開槍放炮噴火(是的它的部分型号還能噴火),敵船的炮彈打不穿它(那時候的炮彈就是個鐵疙瘩,不會爆炸),敵人若想登船,呵呵,還記得剛才說的鐵刺麼?


話說日軍打法也是海盜套路,大炮沒多少,全指望一撞二勾三登船,哪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物件?打不動、上不去、跑不掉,于是整個船隊就這麼被玩兒殘了,幾十艘船葬身海底連指揮官都當場挂了。李舜臣隻損失了個位數的船,估計日本人當時最想說的就是“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迷……”


此戰以後沒多久,李舜臣和大多數居功至偉的名将一樣——被整了,還下了大牢,折騰了好幾年,日本人又來了!(第二次朝鮮戰争)名将在牢裡,奸臣自然不是打仗的料,一戰就敗光了朝鮮水師的家底,沒辦法,把老李放出來吧。老李出獄後簡單了解了下情況,估計他還是想回去監獄裡呆着:還剩下十幾艘破船,面對的是日本幾百艘規模的艦隊,天朝的援軍(那時候是真的天朝)還在路上,怎麼辦?玩兒陰的吧!于是就有了鳴梁海戰。

鳴梁海這地方有個海峽,最窄處隻有二百多米,據說随着潮汐變化,海水有時還會改變流向。這麼神奇?天然的伏擊場地啊。老李在岸上埋伏了火炮,還準備了攔截索,還趁退潮往水裡扔了障礙物,還看了天象,還登台做法借了東風(這個是我腦補的)……總之陰招使絕。

坑都挖好了就派船去引誘敵軍,話說小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根筋,豈有不上當之理?屁颠兒屁颠兒的就追來了,來了可就走不了了,亂炮一轟整個艦隊在狹小的海峽裡亂做一團,自己互相沖撞就損失不少,老李領着十幾條破船殺了個幾進幾出。(此戰沒有使用龜船,老李有日記,寫的很清楚)但是戰果頗有争議,日本和朝鮮的戰史記錄差異懸殊。朝鮮這邊恨不得說消滅了日軍整個艦隊,而日本人說此戰隻是給他們的前鋒部隊造成了一點麻煩,沒影響主旋律。曆史沒有真相,隻有殘存的道理,想來十幾艘小船面對三百多艘戰艦,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造成對方多少損失。而且從第二次朝鮮戰争的過程來看,鳴梁海戰确實沒起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

一年後的最後一戰:露梁海戰。這時候天朝無論陸軍還是水師,大軍已經殺到,日軍剛過三八線噩夢就開始了(當然那時候沒三八線,是剛過漢城,曆史驚人的相似是吧)。明朝陸軍是當時世界上裝備最現代化的部隊,有騎兵還有火槍營,而且有的騎兵還配火槍,上哪兒說理去?另外大口徑火炮都算标配了,這次還有個不要命的總司令叫麻貴。剛一接觸,日軍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跑路。沒占到便宜不說,倒黴催的偏偏國内豐臣秀吉這時候死了,這仗沒法打了,日本方面于是想議和,可萬曆爺雖然不愛上班,但是大事一向不糊塗:投降可以,議和沒門兒!給我打!——天朝從來不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朝鮮豈是你想來,想來就能來?陸地上圍殲戰是一個接着一個。露梁海這地方在半島最南端,好比敦刻爾克,出得了海就算是跑了,跑不了全都捂死在這。

明軍在陸地上殺的日軍屁滾尿流,他們就剩海軍還算完整,然而中朝水師早把這地方做成了口袋,老李就是負責紮口那個,老頭估計殺紅了眼,拼的太猛,被突圍中的島津義弘(豐臣秀吉時代第一名将)軍擊破,要不怎麼說窮寇莫追呢。

軍人的宿命,就是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老李完美的诠釋了這一點,馬革裹屍總好過袁總兵的三千多刀。

實際上露梁海戰算是一次敗仗,中朝聯軍戰略大包圍的目标并沒有實現,日軍戰略撤退的任務倒完成了,雖有損失,但小西行長和島津義弘交替掩護下,其主力基本撤回本土。李舜臣不但自己戰死,還折損了明朝水師副總兵鄧文龍,但本片中水師提督陳璘的優柔寡斷似乎不是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