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玲芽之旅》之後再看這部《天氣之子》,我可能并不能看懂新海誠的表達。

從《你的名字》開始,接連三部電影,他都在拍能夠照進現實的災難,這和他早期創造的故事有着明顯的區别。

從雜志中讀到,新海誠的“世界系”變了,他所講述的災難,從虛幻之中回歸至現實。大概是從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後,這位溫柔而細緻的導演突然頓悟,如果可以在電影中給觀衆注入溫暖和希望的力量,那麼HE的結尾,要比悲傷帶來的“精準”,意義更為重大。

所謂“世界系”,大緻就是省略作品中的組織和政府的設定,讓主人公的命運直接和危及世界的大事件相關聯。

率先問世的《天氣之子》要比《鈴芽之旅》“模糊”多了。就連主人公的過往,也像是非常難以觸碰到的傷疤,隻是被輕輕交代一二,給我的感受接近于,似乎多想一點,都是過錯。

不看過去,隻看未來,甚至于不看未來,隻看當下,這部電影給我一種“斬斷感”,有如心理學中的“正念思考”——

你現在感受到的是什麼?你現在想要什麼呢?你知道現在在發生什麼嗎?你要為當下發生的事情做什麼呢?

我喜歡陽菜,我想要和陽菜在一起,就在此時此刻。她因為為别人祈福而成為活祭品,我不要她犧牲,我要救她回來。

—這裡原本就是一片汪洋,不是任何人的錯。

—不對!不是這樣的!我們确實改變了世界!我選擇了她,選擇和她在一起。

帆高選擇了陽菜,不管今後,會不會永遠都是雨天。

不過,什麼又是“改變世界”呢?因為自己的選擇,讓晴天變成了雨天嗎?可雨天不也是因為二人的努力,從而變成晴天的嗎?

立花奶奶的話其實沒有錯,災難不是任何人的錯。

在電影中,晴女她有超自然的能力,但是在新海誠的處理下,沒有人會苛責二人“放棄”世界的選擇。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能力阻止災難,我們會自責,會悲傷,甚至會歸咎責任。

所以,“改變世界”不是關于天空之中是否顯露太陽,而是内心深處是否蘊藏着陽光。

三年後二人重逢,我們看到陽菜再次祈禱的樣子。但她應該已經失去能力了。此時,在陰雲細雨中透露的陽光,也是很美的。

賣戒指的女孩是三葉,祈晴的那家人是立花泷。

新海誠在為《天氣之子》“瘋狂”的注入最為美好的能量,即便故事本身是平淡。不過,即使是一杯白水,也能在陽光的折射下五彩紛呈。

前提是你看到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