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水上勉,獨自生活在信州深山裡,有一條叫山椒的狗陪着他。

他吃着山野中的蔬菜和自己種植的作物,感受舌尖上的禅意。

看土地辯事,吃時令蔬菜,也就是吃土的意思,所以電影名字是《吃土的十二個月》。

阿勉的生活引起了編輯真知子的注意,希望他把山間生活寫成文章連載。

于是有了料理散文集《吃土的日子》,以及改編的電影《吃土的十二個月》。

...

01、一些日式料理觀念

9歲時因家貧,阿勉被送入寺院,跟竹庵和尚學習過制作料理。

妻子過世之後,他獨自一人生活,用自己的方法做菜,用自己的方式種田。

他認為,烹饪食材不能以庸人之眼光看待,必須把廚房與土地緊密結合起來,菜色需與田園商讨後而定,從一無所有的廚房内生出食物,就是所謂的精進。

電影中有一段是描寫阿勉吃梅幹,吃的是幾十年前腌制的梅幹。

梅幹在舌頭上轉動,最先感受到的是鹽的鹹味,接着唾液讓梅幹脹的圓鼓鼓的,随後鹹味轉變成宛如甘露般的甜味。腌制梅幹的人已過世,依然持續活下來的梅子的滋味,讓我感激涕零。

阿勉去山裡挖竹筍,想起被父母送去寺院的往事,覺得人非常奇怪:在用舌尖享受美味的同時,翻出回憶,一起咀嚼。

...

02、平淡的日常生活

一年12個月,阿勉每一天都懷着感恩之心去耕種、采摘、做飯、打掃,做好每一件小事。

立春,一年之初。吃用爐火烤的小芋頭,有木頭和泥土的芬芳。

驚蟄,生物醒覺。吃埋在雪地深處的菠菜,平時扔掉的菠菜根,洗幹淨了最好吃。

清明,萬物歌頌春天。去山林溪水邊同一個地方采摘水芹、黃瓜香、蕨菜、土當歸,遼東楤木烤着吃非常美味。

立夏,洗菖蒲澡驅邪避兇。去嶽母家拿味噌,吃嶽母做的腌菜和米飯。

芒種,雨露之恩均沾。梅子成熟,用竹庵和尚教的方法腌梅幹。

小暑,梅雨結束陽光普照。故人來訪,請她喝一杯梅子醋,回憶童年舊時光。

立秋,秋蟬啼鳴。成熟的黃瓜和茄子挂滿枝頭,采摘之後整個腌制起來。

...

03、葬禮和無常

處暑,谷物結實累累。獨居的嶽母悄然離世,阿勉收割芝麻,做守夜食物芝麻豆腐,替嶽母辦葬禮。

白露,露水附在草上。阿勉想為自己燒制盛放骨灰的陶罐,卻因為心肌梗死暈倒在窯中,在醫院昏迷三天後醒來。

秋分,抵達極樂淨土之彼岸。出院回家的路上,彼岸花開得熱烈,和真知子一起喝梅子醋、吃之前腌制的茄子。

寒露,大氣變寒,天空明澈。對死亡的恐懼,讓阿勉重新開始思考人生。

霜降,秋漸深,霜始降。真知子來訪,陪着阿勉去山裡采香菇,并告訴阿勉自己要結婚了。

冬至,攝取營養,祈求無病無痛。

...

04、對死亡的思考

作家慶山在小說《夏摩山谷》中寫道,人們不管貧富如何、階層身份如何、生活在哪個角落,不管在繁華城市,還是偏僻鄉村,都一樣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遭受無常撥弄,心靈不知歸宿,無法找到安甯與滿足。

六十多歲的阿勉也過不了死亡這一關,對生的眷戀,對死的恐懼,成為困擾他的大難題。

他深切感知到自己在一天天老去,走向死亡,所以拒絕了真知子,練習獨處,不再依賴幻覺和陪伴。

他開始日夜思考死亡與自己的關系。

...

妻子去世13年,骨灰依然擺在家中,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妻子的骨灰。當終于想通生死之後,阿勉将妻子的骨灰撒入了河水中。

冬天結束了,阿勉決定與死亡共存。

每天晚上做好明天也許無法醒來的準備,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