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畢春節檔五部真人電影,私心認為《四海》最好,但是看到微博和豆瓣一水的罵聲,難免有點兒坐不住。我也讨厭青春疼痛文學,我也讨厭莫名其妙的擰巴對白。電影文本和結局處理可能确實有些問題,但如果非說是春節檔就不能bad ending,有劉浩存就一定不看,那實在是對電影的不尊。

當阿耀騎着機車疾馳過小島的山間隧道,當歡歌溺死在醉酒後的清晨海霧裡,當萬青的歌聲伴着摩托的轟鳴響起...我第一百零一次被《四海》擊中了。

有人說喜歡《四海》的人是站在散文詩一樣的文學意蘊上來欣賞的。我同意,淺顯或沒那麼淺顯的意象表達,直白如歐亨利《麥琪的禮物》,與片中阿耀和歡頌形成了一種有趣的互文。

有人罵《四海》是小布爾喬亞的臆想,但是須知,這個國家年輕人裡沉默的真正大多數,是97%的國土面積上,在縣城與鄉鎮裡掙紮生長的,如阿耀一樣的小鎮青年。

家裡有本世紀初的相冊,很多次翻到老爸和老媽跨在摩托車上的樣子,但是到現在我才知道,我讨厭母親的市儈,卻不知她也曾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我讨厭父親的世故,卻不知他也曾桀骜灑脫,滿目星辰。

海風輕拂迎面,海浪輕拍沙灘。你可别陷進去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