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廟會之旅》/左小詛咒

(本片大量使用了[驢]這一意象,左小祖咒也在自己的專輯封面廣泛使用該元素。唐志軍并不能意識到,當他用蘿蔔引誘着驢馱他趕路的時候,對[真理]這個蘿蔔而言,他其實也是一頭驢)

02.《堂吉诃德》/塞萬提斯

(唐志軍騎着一頭驢的形象,和騎着瘦馬的騎士堂吉诃德的形象何其相似,他們都是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周圍人眼裡的笑柄)

03.《我不是藥神》/文牧野

(在《藥神》中,徐峥在路過的濕婆神像當中感受到了神性;本片采石場這個場景中,使用相同的手法,在佛像身上彰顯神性)

04.《朝聞道》/劉慈欣

(唐志軍在本片最後問的問題是“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朝聞道》中,霍金問了外星人相同的問題,外星人的回答是:我怎麼知道)

05.《星際穿越》/諾蘭

(此類科幻片有一個通病,就是當它無法揭示終極真理的時候,導演會選擇用[愛]來圓過去,[愛]成為了太空戲劇中的[機械降神];兩部作品最後都共同回歸到對女兒的愛上面,探索真理者的通病是,隻愛抽象的概念,因為那是完美的,不愛具體的人,因為人都是不完美的)

06.《路邊野餐》/畢贛

(兩部電影都是旅途之中對一路風景的展現;同時共同使用大量的詩歌穿插在全片之中,渲染意境)

07.《鄉村教師》/劉慈欣

(《鄉村教師》是宏大與渺小兩條線交織并行;本片是先呈現渺小,在片尾曲部分映射宏大)

08.《潛行者》/塔可夫斯基

(兩部電影共同點在于對終極真理的追問,形式也相同;同時都是最後展現了一絲[神迹],《潛行者》是女孩用念力移動水杯,本片是孫一通化為麻雀飛走;潛行者的妻子說:“我的丈夫是一個不着邊際的人,周圍的人都笑話他”)

09.《阿基裡斯與龜》/北野武

(都是對于“癡人”的刻畫,給觀衆的感觸是主角是可憐人,這種“癡人”,活得潦倒就是瘋子,活得如意就是天才)

10.《西西弗神話》/加缪

(在荒誕與虛無之間追覓存在的意義,陀翁說,我唯一擔心的就是我配不上我受的這些苦)

11.《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萬青

(“傍晚六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唐志軍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12.《聖山》/佐杜洛夫斯基

(隻有内心最純潔最堅定最虔誠的人才能抵達“聖山”,唐志軍能抵達“聖山”,但是其他人在半路就放棄了;但是真的抵達了“聖山”,知曉了終極的真相,我們隻能發現一片虛無)

13.《荒野生存》/西恩潘

(本片衆人在一路上遭受的苦難,和《荒野生存》的男主高度近似,通過主動受難,貼近自然去領會那個意義;最終《荒野生存》的男主吃了毒植物,本片男主吃了毒蘑菇)

化用的《轉山》,《行屍走肉》,乃至《走進科學》的元素:

不再贅述

本片預計選為本人今年最佳影片

本片進入本人私人觀影史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