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頭腦特工隊2,哭得稀裡嘩啦(是的我看什麼都會哭的)

就來說說片中的幾個點吧:

anxiety和joy的對比

anxiety在青春期後出現,而前面大多是joy在控制大腦,就意味着孩童小的時候是“不懂事”,或者也可以說成是神完氣足,隻立足當下,而不想未來;在anxiety加入後,主人公有了為未來謀劃的能力,有了future的概念(是的我大JP早就說過學會為未來打算、學會犧牲現在而投資未來是我們和chimpanzee唯一的不同)。而且從後面joy基本沒有計劃概念也能看出來,joy的本質就是永遠對現狀樂觀,沒有joy人會陷入anxiety,frozen,動彈不得,像飓風一樣被自己腦子裡無限的可能性絆住,卻無法走出下一步;隻有joy呢,又會喪失不少未來的機會,無法為之後做準備(joy讓主人公最開始出醜也是很合理的,到了一定年紀,如果再是傻呵呵的樂天派,毫無遠見和打算,别人會問你,年紀長哪裡去了)

其他幾個情緒:

embarrassment更像是“底線”,或者說過度的self-awareness,他能和sadness處得來的原因是悲傷和self-awareness總是關聯在一起的,尤其是東亞(劃掉);sarcasm更多就是“我不在乎”,裝酷;還有一個envi,是人在學會比較、學會用發展眼光看待問題的時候才會出現。

有趣的是,這些情緒都屬于“高級功能”,在青春期人們的基礎情緒和高級情緒會打一架,到最後過度的anxiety得到控制(媽媽腦海中對anxiety客氣友好),也不再那麼容易embarrassed,sarcasm疾世憤俗被磨平,也不會不分場合envi,大家的self-awareness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于是控制我們的,還是最基礎的,喜怒哀樂懼,伴我們生,也伴我們死。

關于self

這個概念在片子開頭就提出了,意象真是太好了,是一棵樹的形狀(Jung大喊:我的生命之樹,我的墨丘利!),青春期的我們,就連一個三天的camp都會讓人的信念和自我認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想而知我們的console和self發生多少次變化、又有哪些情緒被抑制、哪些被放逐。

這種self的建立和更替,都來源于每一次日常的碰撞和事件的發生,如果不允許自己的self不斷發生變化,害怕不固着的自我無法面對新的環境和新世界,隻會造成更加恐怖的後果——自我不會消失,隻會被壓抑,當你發現自己心底還有那麼多自己所不知道的“自己”,就像在鏡子裡見到鬼,可想而知那時候的shut down會有多可怕。

而你看到最後擁抱變化最快的人是誰了嗎?是joy,她從不斷執着要把sadness趕出去,到接受self被更替,都用了非常短的時間,充分證明,其實快樂底色更多的人,對信念固着更少,對自我的認知更柔軟、更容易接受變化并且順流而行。

而被焦慮控制的人,我想多數人都看懂了法西斯式的那一幕——也很好地用心理學解釋了法西斯是怎麼回事——一群對自己信念足夠癡狂的人,認為他們的projection=reality,并且剛好有足夠的權力按照自己的projection塑造reality,釀成慘劇。

片子似乎也在淺淺警告我們:假設信念固着,很有可能陷入像法西斯一樣可怕的境況哦~(這個口吻是我腦補的,我感覺整部片子都是在“蹲下來和我說話”,道理都很深刻,但淺顯易懂,沒有說教的感覺,很适合青春期的孩子看。

如果說從影片中得到了什麼,或許就是:

所謂自我和解,是不再信念固着,也不會害怕因為無所依靠而崩塌或失控,面對任何場面,都能靈活應對——雖然可能不夠從容,也允許不從容本身。

允許自己be everything,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你能接受自己可能是任何負面的事物,接受自己的shadow(再次感慨Jung好偉大),接受自己不是最好的,接受人生可能就是這麼的垃圾,也不需要做其他,就是,接受。

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在接受的那一刻,solution就會出現,局面就不再僵硬,因為你的生活不再是one way out,而是有多種選擇,雖然可能不夠完美,但絕不是退無可退。

與草台班子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