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說劇情辦案細節的幼稚之處,也不想找劇情中存在的諸多bug,我想說,這部國産劇是可愛而親切的!

1.于雕塑之下的善與惡之論

...

雕塑的凝視,它看似都朝着不同的方向,但卻有着高度的統一視角,将其視為聖母,她則為善與惡的明确界限。

肖鶴雲在循環裡被迫殺了人,但殺人的印記不會随循環而清空。這到底是為了終止惡而必須采取的善舉,還是阻止惡時自我也同樣跌入惡的深淵?

...

鏡頭從人物對話再次拉到矗立的純白雕像,留下這個發人深省、沒有答案的答案。

...

2.國産審核機制之思

...

曆年,國産劇審核各種笑話不談自知。有人堅守,有人迎合,有人退之而求其次。

...

不可置否,外國的文藝創作環境更加開放透明。但《開端》向我們展示了:在國内環境中怎樣帶着鐐铐跳舞。如果這藩籬現在無法解除,已為事實,中國影像該走向何方?《開端》或許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桎梏可以慢慢破除,而諸如此類劇的出現才有一絲絲可能重構審核的大牆,形成文藝創作的良性生态環境。即使此類無限流套路已被西方影視玩爛,中國影視依然有其賦予本土特色的獨特能力。

3.不必強求的共情能力

在執法過程中,警察常做的事情就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最常說的規勸的話語是“我能理解”。而片中再次發出反問,人間的悲歡真的能相通嗎?理解有時會成為一種對當事人心境的變相“折磨”嗎?

...
...

這幾個發問與質疑,絕對有令人震驚的力量。“連我自己都不理解”“那些人他們懂什麼”。

...
...

4. 大團圓結局

中國人喜歡大團圓沒什麼不好!你開心我開心大家一起笑眯眯,但是團圓得團的好,硬搞團圓反而是破壞氛圍,而這次《開端》做的很好。

從一車人的漠視到一起幫忙,齊心協力,看似循環裡的他們沒記憶,卻在被李詩情和肖鶴雲一點點激發善意。臨危不亂的刑警支隊,有難必幫,甯可幫錯也要幫的工作态度才讓一切有了轉機。

對貓毛過敏可以養無毛貓,香甜的西瓜辦公室沒人不愛,騎上外賣車供女兒讀書……這一切一切的都源于中國人骨子裡踏實而善良的本性,這種溫情而不别扭的大團圓誰會不愛?

...

5.本土化創新嘗試

如果從爆炸案本身,可以看作是對每位受害者本身故事的探讨,這符合正午陽光的溫情路線。如果從爽劇出發,這部劇又絕對夠上瘾,一環接一環,松弛有度,并不比《鱿魚遊戲》差。夾雜刑偵元素,作為無限流題材出現在中國影視市場,實為創新,值得鼓勵。

6.鼓勵之餘

演員演技及美學構圖、配樂方面可有所精進。對于循環的拍攝手法過于單一,鏡頭語言雖然易懂,但是卻免不了些許枯燥。對單一事件的多次叙述可以更加靈活的開展,這時多種鏡頭的使用也顯得尤為關鍵。

雖能反映現象,但過于生疏直白,不加修飾。網絡暴力、性侵,及對人性深處的博弈可更入骨和大膽些。在一次循環中的現象反映問題自不用說,但大部分直白或者前行升華的段落着實令人“驚歎”。這是好的開端,但亟需後續的潤色。

...

最後,完結撒花????!

補充:

于我而言,為何大團圓結局不突兀?

(本人未看過原著,僅為個人想法。)

1.情節需要。如果把李詩情看為這個循環的主導者,那麼結束循環的關鍵就是“解決45路公交的始末”。李詩情之所以次次陷入循環,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準确症結,抽絲剝繭,最終完成循環内部該完成的事情而進入正常生活。李詩情從某種方面就像被突然賦予某種使命“超級英雄”。

2.主題需要。與其說我喜歡這個大團圓結局,倒不如說我喜歡每個人物都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救贖”。王興德和陶映紅需要的是一個真實的關于女兒的答案,劉瑤需要一個創口說出心中積攢的“秘密”。這社會也需要救贖,給鍵盤俠以耳光,給性侵者以懲罰,給無辜者以清白,給良知者以嘉獎。

ps:最後最後,其實我在看第一集片頭設計,以及其中一些配樂,一下子就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國産網劇《瘋人院》。(強烈安利)

瘋人院 (2018)7.62018 / 中國大陸 / 劇情 科幻 懸疑 / 老算 / 劉暢 盧杉

結果一看,老算真的是《開端》其中一位導演,驚喜,欣賞,并且期待老算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