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男主是一個自我意識過強的人。以緻于他覺得自己是最有才華的,自己的作品是最優秀的,自己配得上最優秀的人……如此強的自我意識勢必會帶來的一個問題便是——與社會脫節。因此可以看到男主的作品若想進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不肯接受朋友的建議,不肯借鑒優秀的劇作家,不肯去社交獲得前輩的一些資源。
而在生活方面,與希沙的交往加重了他的自我傾向,女生喜歡一個男生,往往是他有她所向往崇拜的地方,這無疑會使男主陷入自我光環的困境裡無法自拔。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樣的搭配是一種怪異且異常般配的咬合——一個情緒黑洞,一個情緒暖爐。一開始,女主是帶着陽光出現的,她所在的地方都是光線充足且明媚的,給人一種溫暖鄰家的日常感。如此的她是黑洞最為青睐之物,她寬容,她樂觀,她大方,但她始終不是無邊無際的,無法在黑洞面前與之較量。兩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人之性格的一種極端,但是極端之下,我們也不難看見現實的投影。面對感情時,一方很容易成為雙方中的情感黑洞,一方總是希望可以倚靠另一方而過活,但誰又能在感情中如母親般無私付出呢?怕是連母親都無法忍受沒有限制的索求吧!
由此可見,如此的感情黑洞唯一的破解之道是——不要和黑洞交往。黑洞之所以成為黑洞,自有其深不可測的淵源,渺小的個體如果試圖去超越或者去拯救它,那無疑是不自量力且不理智的行為。黑洞自有其成長的過程,但在其被填滿前,也沒必要懷揣着一顆聖母心。太多的感情是出于一種令人感動的自我犧牲,到最後也确實是自焚而亡。
當然故事的最後,回憶殺的一遍遍沖擊下。台下的女主開始痛哭,一遍遍地說着對不起。台上的希沙在男主的劇場裡,還是那個善良的模樣——即使是男主的錯,也還是彎腰抱歉,把錯攬在自己身上,為求一段感情的體面結束。在女方視角看來,這段感情未免太過壓抑——從始至終,女方為了照顧男方的感情基本沒說過幾句重話,連分手估計都是朋友的道德脅迫下達成的。
片尾曲女主坐到了最後一刻,這個劇本似乎在眼淚和掌聲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們的理想似乎也有實現的可能。拯救終于在這一刻馬馬虎虎地實現了,但破掉的窟窿裡所有的悲傷不安可以被覆蓋嗎?我想不能。我不會祝願這樣的感情,也不會希望這樣的感情可以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