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一站天國》,感慨萬千。人最後記住的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瞬間。
明明有記憶錄像帶,不去原段截取,依然要通過自己講述,重新排演錄影一遍,再過一遍人生中美好的瞬間。
伊勢谷所說的話,補足了本片的背面,使得作品具有思辨性。記憶多不牢靠啊,與其活在過去的瞬間,不如活在當下和放眼未來。“不作選擇”是一種負責任,是對過去所有珍貴瞬間的尊重。努力化妝,是不是在彌補不自信呢?
電影是僞紀錄片的形式,但是很多人選擇的瞬間還是能感覺到是編的、不真實的。我認為是枝裕和這部分的重點并不在“真實”,而是去梳理一個人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重要瞬間。這些瞬間由點成線,形成人生的河流,呈現了生命的成長曆程,令人感慨萬千。童年時穿得像洋娃娃一樣在哥哥面前跳舞;躺在父母腿上,他們擦拭自己耳朵的觸感;上學路上公交車上迎面吹拂的微風,有一陣清爽的涼意;夫妻倆初次見面時,局促得邊擦汗邊聊電影;在酒店第一次學到的“成人禮”;駕駛飛機看雲朵直面沖來,如臨天堂;老年夫妻之間打趣似地吵吵鬧鬧……老年夫妻之間打趣看電影……
從出生到死亡,所有那些讓我們感到美好的瞬間,都可能成為我們最重要、最想留住 帶去天堂的記憶。在每一個當下,都要去用心感受它們、珍視它們。
女主演員好靈,你從她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個深不見底的世界。充滿危險、暗湧、秘密的雙眼。攝人心魂。
男主和恭子的故事讓我決定不把這部電影打到五星,過度巧合到十分虛假了。恭子選擇的記憶片段是兩人坐在樹下局促無言,我始終覺得會不選相處三十年的丈夫,而選男主必然是有更深刻和打動人心的瞬間,編劇沒有想出來。
恭子選擇和男主在一起的瞬間,讓他十分觸動,原因在于他發現——自己也是他人幸福的一部分。他可以選擇了,非要選瞬間嗎?記住一個個具體而重要的人,就是記住了自己的幸福。
男主最後選擇一個人靜靜坐下來回首二十年午後的瞬間,他望着攝影機背面的同事們,還有回憶中那些重要的人們,他都會記住然後帶進天國了。
老者的話——“不作出選擇是一種負責任”。我有兩個理解,一個是在還沒有考慮好自己重要瞬間的情況下就選擇,是一種不負責任。另一個是,男主最後沒有選擇恭子或者某一個人,而是不讓除自己外任何一個人出現在記憶電影中,是一種對生命中每個重要的人的“負責任”。
女主去人間城市踩點那一段音樂,迷幻如夢境,點狀似的音樂,星星點點都像是人生美好的光。
“看月亮”的情節幾次出現,月下的人兒懷揣着浪漫的心意。結尾才發現原來月亮是假的,記憶也可能有偏差,真真假假又怎樣?感受過就足以了。
2022.2.13
由點成線的生命之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