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的編劇為了向導演和資方證明自己真的是有才學的創作者,始終強調“永安鎮無事發生”是他所寫的劇本的核心命題。

這其實也是文青為了裝逼就隻會讨論“虛無”的一種折射,不過這已經是文青圈子上一個版本的故事了,現在的文藝逼王為了裝腔使用的金字招牌通常是“解構主義”。

沒錯,說的就是你魏導。

遙想當年《死侍》狠玩解構主義,打破第四面牆在内地輿論場中引起軒然大波時,無數人就已經勸咱内地觀衆“吃點好的”了,放在當時看都是幾十年前玩剩下的。可是到了21世紀的20年代,居然還有所謂的獨立藝術電影作者花123分鐘隻玩解構一個高概念,且玩的又low又土還聲稱自己緻敬華語電影人。

做解構風格的片子首先需要清楚一點,有破當有立,如果一個作者全部的創作隻是為了嘲諷、貶損、玩梗,那本質上和抖音視頻段子是一個層次的東西,是影像垃圾,不構成電影的概念。

所以我認為《永安鎮故事集》三個故事的水準是蹭蹭遞減的,第一個正常發揮,第二個初顯油膩,第三個呲牙咧嘴。

本片劇作着實一塌糊塗,影片信息量奇低無比,打着“行業觀察”“業内視角”的旗号“窺探”影視從業者的真實創作生活的旗号,拍着毫無嚼勁,毫無滋味,不看這部戲一樣知道的撕逼大戲,演繹片場《小時代》。

...

我曾表達過對于《八角籠中》最大的不滿在于其完全沒有深挖拳擊運動大衆所不熟知不了解的一面,人在家中坐,在相同題材下構思出的劇本和片子的呈現也相差無幾。但王寶強畢竟不是做拳擊運動的,魏導您自己就是拍電影的,現在說要aoe全行業了,還那這點撒牙縫的韭菜打發觀衆呢?

《萬萬沒想到》時期的情景喜劇對生活的解構與諷刺都比《永安鎮》有力道,全面性也更高。

當然魏導幾部片子下來對自己創作風格和個人定位也比較明确,就是小鎮青年,理想就是騎摩托開野馬出小鎮看看。

小鎮拍片家嘛,能理解,但是請以後拍了電影在您自己鎮子上的錄像廳播放就好了,放在全國院線上映就沒必要了。

本片架設的主線我認為是有趣的,通過導演和編劇兩人的創作旅程串起取景地永安鎮中發生的三個故事,編劇和導演從頭到尾論戰的“永安鎮有/無事發生”也在通過戲外正發生的三件事做了某種回答。

三件事發生在鎮子上四個獨立個體的身上,他們各自的人生軌迹中與華語電影的關系若即若離,他們的人生各自都和電影有了什麼短暫的交彙,而後遠離(物理或精神層面)。

最終通過馬拉多納之死,一件更宏大但也是一個個體命運的轉折的事件中止了正在爆裂發生在永安鎮中的鬧劇。結局以《永安鎮故事集》的開機儀式做結,在鑼鼓喧天鞭炮起鳴中人物各自過往的愛恨與掙紮都被掩蓋,在發生了無數件事後達到了一中喧鬧的平靜,形成了真正的“永安鎮無事發生”。

所以影片實際要傳達的是創作者這樣一個渺小的個體是如何被自己的創作與追求本身所籠罩、吞噬、掩埋掉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上演了無數鬧劇後要“緻敬”影視工作者的原因。因為他們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奧本海默,一生看似頗有建樹,實則是一場漫長的殉道。

可是在如此表達之下包裝的故事過于陳腐,一個小鎮姑娘想要實現明星夢,一個衣錦還鄉的明星發覺自己不再屬于故鄉,一對充滿分歧的創作者為了理想角力,俗套的不能再俗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