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此沙不是大凉山的,是云南的。”听到这个话,我愣了一下:“你确定你说的此沙跟我说的此沙是同一个人?”对面的小伙子很肯定,没说错。
我拿出手机,翻出一张此沙的生活照给他看,又找出一张《封神》的剧照给他看。
小伙子笑了:“就是他呀。你跟我说的是同一个人。”
小伙子又说:“此沙的妈妈就是我们那儿的,只是不是同一个部落。”
“部落”在这里,类似“氏族”,彝族内部也分很多很多“氏族”,以姓氏区分,就好比汉族的赵钱孙李,也好比《天龙八部》的大理段氏特指一个家族。
有的家族很大,人丁兴旺,有的家族人丁也没那么多。
我对面的小伙子是地地道道的彝族人,大凉山彝族小伙子。只是,他家祖祖辈辈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天梯部落那样,他们并不住在大凉山山峰的顶端。他们家是属于大凉山的西昌段,生活相对没有那么艰苦。
此沙的母亲就是他们那里的人。

3.
此沙的外公家,跟小伙子的家,是同一个地方。他的原话是“此沙的妈妈就是我们那里的。”
这里要说说,我一开始我觉得我俩说的此沙,不是同一个人的原因。
此沙这个名字用彝族话说出来,听上去并不太像“此沙”的发音,即使小伙子说的是普通话,我听上去也很像是另一个名字。
后来我释然了,音译嘛,就是这样。就好比“怀特先生”,发音其实更像是“外特”。
他说,此沙的外公家,在他们那里排在第三。排名是以部落的大小来确定,部落的大小,是以人数来算。我以为是正数第三,他说不是,那个部落不是很大,是倒着数的第三。
后来,此沙的妈妈嫁到了云南,所以,此沙其实是云南人,云南彝族。
不知道,此沙小时候上学,是不是也要这样翻过一座大山,单程就要步行一个多小时。

5.
此沙的童年,有没有在路边捉过兔子?有没有在放学的路上,捉一只兔子烤来吃?然后拍拍饱饱的肚皮,跟小伙伴一起蹦蹦跳跳地回家去。
记得李昀锐说过,质子训练营是准军事化管理,内务都有专门的教官。不达标就会被练体能。
此沙也说过,质子团时的封闭式管理,不能回家,《封神》一拍两年,跟家人没怎么见过。族人以为此沙是“不务正业”了,差点把他从族谱上除名。
彝族小伙子告诉我,他们彝族最严重的惩罚就是赶出家族。
此沙,为了《封神》,承受了很多。他的努力得到了汇报。《封神》上映后,相信他的族人也能更加理解他了。
彝族小伙子告诉我,彝族人特别能吃苦,特别坚韧。
我想,此沙的成功,跟彝族传统的吃苦耐劳和坚韧的品性分不开。
此沙能够被万里挑一,并且能够在质子团中坚持下来;即使开拍前23天改换角色,依然能完美塑造出一个让观众惊艳的杨戬;他为了贴合角色,23天减重20斤。这些都有他骨子里的民族基因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