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特别線上鋼琴獨奏會2022》,在知悉他去世的2023年4月3日點上蠟燭靜靜聆聽,欣賞斯人餘韻。以為《傑作》與另一部一模一樣,因為都在東京演播室錄制,背景是方塊狀凹凸不平的白牆,中間架黑白鋼琴,結果仔細對比曲目,《傑作》擴充到100分鐘,獨有的曲目有《BB》,與2022線上鋼琴獨奏會不同的曲目有《For Johann》《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Bibovu No Aozora》《trioon I》《Happy end》,算是誠意之作。

教授已經去世一年有餘,在另一篇影評中寫下哀悼,本篇想要講一些題外話。開始觀影時,聲音不太大,有些擔憂作為一場影院裡的鋼琴音樂會,硬件條件不足,從第二首開始音量漸增。右手邊的女孩,全程抱臂,一動不動,佩服她在兩個按摩椅狹窄的縫隙間,欣賞音樂的專注,用寂靜默哀。以為她身旁坐着的男人,是她的男朋友,情侶觀影很常見,結果散場時,各自離開座位遠去。屏氣凝神,欣賞音樂時,會默默感謝如果不是如此可愛的教授,在小城市裡不會有這樣一群人相遇,數量不超過十個。小城市是愛好小衆青年的堡壘,不能再退了,偶爾飄來的一場經典戲劇話劇,全國放映的藝術電影,在小城市才能湊出這麼些人,湊夠放映一場。有位大哥中場睡着了,鼾聲傳來,總會有人在黑黑的銀幕前睡着又醒來,繼續聆聽。散場前八分鐘,保潔阿姨打開門,站在出入口的通道上,保潔阿姨一定是觀賞電影結尾最多的人,她們忠實地等待每一個散場。有一位四五十歲的大姐,穿着棉麻黃灰的裙子,戴着眼鏡,看起來像個老師,一個人走下台去,不止年輕人,原來還有年紀大、默默堅守愛好的人們。黑屏的電影幕布下方有一行字,“銀幕表層有銀鉛汞,請勿觸摸”,教授已經離開鋼琴皮座椅,觸摸也觸摸不到了。

再聽那些曲子,常聽常新。《solitude》原來是一遍遍重複,加入些許變化的音調,年紀越長,越明白人的孤獨宿命,無法被任何親情友情愛情所替代的道理。《微渺的幸福》裡藏着足以回憶的點點滴滴,似乎一點小事就會開心笑起來。意料之外,經典的壓軸曲目《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前面排着一曲《快樂的結局》,仔細回想教授的一生,為知名電影配樂,名聲大噪,其中以《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最為出名,與音樂制作研究交織的一生,稱得上音樂使他自由。人們為此哀悼的,究竟是著名樂曲背後的音樂人,還是一個純粹為音樂而生的藝術家。

他借由作曲自由表達,他借《快樂的結局》想要傳遞的,就是最終章的幸福滿足與平和。

“亞洲天才配樂大師”出了八十張專輯,除開專業樂評人和粉絲,被其他人最為深刻記憶的永遠是那麼一兩首,他彈煩了、倦了、厭了,應觀衆的要求,仍然會以此曲作為結尾,待到死之将至,新的陌生的情感湧向衰老的身體。

作曲家所有的作品都由心生發,但也不會每個作品都是精品,大衆文化浪淘沙留下一兩粒珍珠,被抛向海岸,慰藉如浪花般浩渺的人群,其餘不那麼廣為人知的作品,成為慰藉滋養自身生命的精神營養。擁有出名的作品,值得感恩,那是上帝賜下才華,與觀衆見面的禮物,至于那些不為人知的作品,同樣不能沒有,它們合在一起,共同構成的一個完整複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