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部分的講述确實比2019版更加詳實,而且戰鬥場面也沒有像新版那樣混亂,但令我非常遺憾的是,二者都沒能忠誠地還原許多細節(圖片在文章偏後位置)。
很多美制二戰片均有的對“赤城号和飛龍号采用左艦島設計”這一事實的忽略,或者幹脆用美國航母模型代替日本航母拍攝(例如《虎!虎!虎!》)。
1976版電影最大的亮點在于,結合實拍鏡頭和曆史影像,在當時是很理想的戰争片制作方式,當然也容易造成穿幫。1:35:19處TBD魚雷機墜毀後銜接的曆史影像卻是一架F6F戰機(右上圖)。1:47:26處蒼龍号中彈的場景錯放為赤城号,并在之後多次重複該段影像(右下圖)。2:01:53處約克城号中彈的場景,卻由某艘埃塞克斯級航母被神風特攻隊擊中的影像表現(左下圖)。
實拍的畫面中,也出現很多塗裝的問題:形狀奇怪且沒有敵我識别标識的航母(中下圖)、飛龍号艦載機塗裝不符史實(中上圖)、似乎從未在曆史上出現過的帶旭日光芒的紅日機徽(左上圖)。

其實印象最深刻的出戲片段,是片頭描述杜立特空襲的一段車載廣播,其中提到日本的龍鳳号航母遭受了一枚炸彈襲擊。但空襲發生于1942年4月18日,龍鳳号處于航母改裝工事期間,海軍籍上仍然是其改裝前的名字——潛水母艦“大鲸”,直到11月改裝完成,“龍鳳”一名才最終敲定。4月時,“龍鳳”都沒出現,廣播員從何知道這個名字?而改裝工事沒完成,又從何知道它改裝後成為航母?這段台詞,很有可能是由人們以“曆史全知視角”編造的。
第一次寫,本人不是來杠,隻是指出這些可能的疑點供大家考慮,幫助大家認識到哪些曆史影像并非來自于這場海戰,歡迎讨論,不喜勿噴,如有出錯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