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在电影院就已经感受到了讽刺:在座位上呼呼大睡的男人,还时不时踢我椅子;看电影迟到还用书包给我来一拳的男人;在角落里大声说:“妈妈,她说了什么!”的小男孩。不得不感叹,这个社会对他们真的太温柔了。

我喜欢这个电影,喜欢这个电影的直白的宣言,喜欢这个电影干净利落的讽刺。密集的输出拼凑了我乱七八糟的想法:

被戳破的粉色泡泡

电影开始,芭比就是粉红的颜色,歌词也是有关粉红的一切。粉红色好像就是代表了女孩子的颜色,但是颜色就是颜色,为什么要在商业化的过程当中添加那么多刻板印象呢?但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粉色”仅仅只是“芭比”的标签(可以理解为芭比就是喜欢粉色),反正,“芭比”可以用任何的方式方法去定义“粉色”(也可以是蓝色、黄色、紫色)。

被孤立的性少数群体

我姑且认为电影中的艾伦是个同性恋吧,在芭比的世界里和肯的世界里,他都有点特别,特别是在肯的社会中,艾伦更想要逃离。想起戴锦华老师说的“男同性恋是直接威胁和动摇父权秩序的一种力量”

处在现实的人们

芭比的世界一开始是完美的女权社会,各种各样的芭比主宰着一切,而肯只能成为芭比的附庸。后面芭比和肯来到了现实的社会。而刚刚感受到自己主体力量的肯,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获得利益“我是男的,这还不够吗”,但显然现实世界已经不是那种很简单的父权社会了,学历、经验、证书成为了社会评判的标准(但在同等条件下,男性还是比女性更多的优待)。总而言之,发现新大陆的肯回到了芭比世界,建立了一套幼稚的父权体系。无论是一开始的芭比世界,还是后面肯的世界,都是一种完美的幻想,而现实中的社会,并不会像芭比世界构造的那般机械和刻板,它是由一个个真实而不完美的人们组成的现实世界(而现在这个世界就是女性面临着更多的不公)。我觉得电影最后跳脱出了男还是女的问题,而是走向了人,真实的人。

她们一直在往前

我跟我妈一起去看的,她觉得不好看。我问为什么,她说故事很简单,没有什么起伏“不就是讲了人还是要回归现实吗?”(我妈辣评:邪不压正的感觉)我说这个电影其实是讲女性在社会中受到了压迫,“这么深刻的吗,看不懂。”

想起了电影的台词“我们母亲原地不动,好让我们的女儿能够回头,看自己走了多远。”这是这个电影给的最温柔的力量,总有女性一直在勇敢地往前走,哪怕她们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