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太太真實了。

連看三部實在有點吃不消……當Celine在酒店裡剛剛開始大發脾氣的時候,我隻覺得她神經質且無理取鬧。這觀感就像三部話痨片太難推陳出新了,隻能靠爆吵加點低級佐料。

但當Celine開始談孩子,談她一個人搬嬰兒推車下樓、半夜走在黑漆漆的河邊的恐懼,談她獨自在家為孩子焦頭爛額而Jesse滿世界沾花惹草,我突然能理解她了。并非女人有無窮的挑事欲望與遷移沖突的能力,而是不被承認的犧牲、在困境的自我懷疑、被家庭瑣事磨滅的少女心态,日漸堆積,總會在一些貌似毫不相幹的時刻爆發出來。Celine在談到芝加哥時爆發是這樣,金智英在婆婆家拜年時崩潰也是這樣。

這些話寫出來好像幹澀且爛俗。每當跟朋友描繪帶妹妹的煩惱時,我總是無法找到生動的例子來體現那種又愛又恨、狂躁崩潰又無可奈何的微妙心态。說起來總歸是泡奶粉、換衣服、陪吃陪玩、送幼兒園這麼些事,但這些貌似輕松的小事輕而易舉就堆滿了全部的生活。這個可愛的小家夥用她的蹦蹦跳跳與暴躁脾氣把你的私人空間擠壓殆盡,而旁人則以愛的名義把你死死地綁在這份義務上,動彈不得。就像Celine描述的,“我很愛她們,愛她們勝過世上的一切,但在一天的大部分時候,我仍然時常想把她們扔出去,或把我自己扔出去”。

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讓我想起了過往很多不真實的美好瞬間,而before midnight則讓我反複地反思真實的家庭生活。人們的注意力總是被聲音更響亮的人吸引,在電影裡我迅速被Celine說服,直至片尾曲才意識到Jesse其實付出了同樣多。就像在家一樣,一直以來覺得媽媽是受委屈的那一個,直至近來才逐漸意識到爸爸這麼多年的妥協與遷就。

最近越來越想要把親密關系切割成很多個側面。一段關系可以提供什麼呢?相互陪伴的價值、精神共鳴的價值、生理愉悅的價值、共同建設生活的價值,除開共同建設生活一項,每一個切面都是可替代的,但是人就是要把所有的需求都投射到一個人身上,并将任意哪個切面的缺陷都解釋為感情的失敗。很神秘,愛情可能是少數幾種在非理性之下包裹着完整理性的情感,crush到來的時候全世界隻認定一個人,對方能提供的情緒價值足夠高,以至于可以遷就、可以百般順從。新鮮感退散的時候,對方帶來的價值越來越低,于是選擇拒絕迎合,選擇退回自己的舒适圈裡。破局的辦法也許是找到一個能滿足你全部需求的人,但無妥協的、天生的、雙向的完全匹配幾乎不可能存在。再加上一地雞毛的生活挑戰,所有的婚姻都要成為妥協與遷就。

晚上跟媽媽閑聊,說未來想要滿世界跑,想要隻談戀愛不結婚,媽媽說沒事,你想做什麼我都支持你。親情确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但要獲得相互扶持的美好親情,卻要經由痛苦的婚姻與家庭,多麼無奈。

p.s. 打四星是覺得,導演似乎想呈現一種不完美的完美,但我卻隻感受到了勉強彌合的不完美結局。Question unsolved.